不由你不信,事不宜遲,很多事不能等。也不由你不信,件件偏偏到了眼前來。50年半世紀一下子就抵步,悲歡交集。

有心人念念不忘,經過了幾星期的籌劃、串連;青年文學獎50周年聯歡聚會終於在香港舉行了,該到的可以來的,第九屆前的都來了。人在英倫,這天剛好遇上網絡公司網站維修,線路甫接上了又失聯;英國的電訊網絡服務水平還有待急起直追,大力投資;這方面比較香港是很落後了。一瞬間瞥見晚宴橫額熟悉「青年文學獎」的字體,更多的是當年青年文學獎、港大文社、中大文社的「老鬼」們。有些要離去又不能離去,不願離去,有些是不會離去的,有些是不再思考離離去去的,至於居住在海外的,為數反而不太多。

青年文學獎始作俑者港大的洪清田和中大的妻子丘萍芳在座,都是第一、二、三屆的元老。當年一起提倡推動社會寫實文學,作品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創作、研習、評論開一代風氣,大大豐富了香港社會70年代以還的文化生活。清田大兄文思植根鄉土,感事懷人,清詞麗句,常勾人黍離之悲。中年開始探究「香港學」,以出生於中國大陸,成長於菲律賓、香港的背景,受西方社會學的學院薰陶,本身又是大中華膠;試圖從宏觀角度尋找以中國為軸在世界文化相互衝擊的定位,微觀從英國管冶香港155年的政經經驗中找出路。想當年,「香港學」尚未成為顯學,時香港港督彭定康問學於洪田大家,請試以一言半語不超過10個字闡釋何謂香港學?那時洪田大概寫有十多萬字罷?兩人一笑而散。

洪田後來於牛津講學,不知有沒有和前彭督相遇,一起為香港前途把脈;聽來洪田的百萬字鉅著已近殺青付梓;希望能有一導讀本,好讓前彭督等容易心領神會。

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對於香港市民福祉,仍然念茲在茲,不諱「千古罪人」誣陷,擔任香港觀察贊助人,匡持正義。比較另一位仍然在世前香港港督衛奕信,雖然也曾是香港大學當然校長,也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校友,多少次社交場合碰面時談到香港問題都總是顧左右而言他,香港民主福祉於我云乎哉?一份工被炒魷魚就算了,薄情寡義,倒像是香港欠下他不少;再見面時都不想和他打招呼了。

能夠受到別人尊重,人民愛戴,固然有不少先天和環境因素,但一個謙恭,願意聆聽多聽,誠懇踏實的人,犯錯了肯於承認,擇善固執,自然而然令人容易接受。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在位足足70年,96歲高齡活到老,做到老,在生前48小時還接見約翰遜辭任首相職位,跟著接納卓慧思成為她皇朝任內第十五位首相,電視鏡頭前見到她一步一顫,但舉止端莊大氣,右手手背明顯有一大塊黑斑,卻不減雍容舉止。

要走的話走就走,走得好樣的不多見。一如俄羅斯武力入侵鳥克蘭,要恢復古前的大帝國版圖,不惜焦土政策,殺人滅口,這樣的帝國會有好死的嗎?香港的沉淪,誰敢說會萬劫不復?

歸香港的時候天也阻擋不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