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面環海,歷史與經濟發展都離不開海洋。近日珍寶海鮮舫驚傳在南海沉沒,不禁讓人回憶香江歲月中最輝煌的一頁。由漁村蛻變成商埠,都是我們從小聽到的香港「前半生」經歷。然而本港如何從二戰後破落中崛起,成為今天世界知名的海事樞紐,則要從一顆顆空投炸彈說起。

這枚於港島發現的二戰時炸彈,成為戰後香港崛起故事的開端。(圖/宋碧龍)
這枚於港島發現的二戰時炸彈,成為戰後香港崛起故事的開端。(圖/宋碧龍)

香港在二戰期間遭受戰火摧殘,基建幾乎盡毀,直至1945年日軍投降後,本港經濟迅速復原,船運業在短短10個月內恢復運作,成為當時東亞復甦最快的城市。1950年代中國大陸難民湧入,帶來豐富人才和資金,遂開啟本地製造業黃金時期,並透過船運將「香港製造」品牌廣傳開去。本港船運亦於70年代起進入「貨櫃化」時代,加上80年代經濟轉型,俱帶領香港成為當今世上數一數二的航運樞紐。

(圖/宋碧龍)
(圖/宋碧龍)

香港海事博物館24日起舉行「香江泛洋奇蹟:1945年以來我們的港口故事」展覽,展覽按時序串連戰後香港5段重要時期,展出多件具代表性的展品,包括二戰時炸彈、走私快艇「大飛」等。展覽內設有VR遊戲等,帶領觀眾以沉浸式藝術科技,探索本港海事歷史及文化遺產的知識。展覽更包括由著名導演麥曦茵執導的5齣微電影,由年輕人視角探索世代的愛情與家庭故事,演繹奇妙動人的海洋旅程。

(圖/宋碧龍)
(圖/宋碧龍)

館方策劃今次展覽時,曾否考慮加入珍寶海鮮舫等相關內容?總監肖猷思教授認同海鮮舫屬香港人文化的一部份,正如館方努力透過展覽,將港人日常生活的元素與故事重新連結起來。首席館長陳麗碧表示,館方策展時有留意本港不同海事遺產記憶,她提到展覽中一艘由本地漁民親手打造摻繒漁船模型,可見展覽積極回應過去77年來所發生的事,包括商船以外的民間海事活動,「海鮮舫正如其它展品一樣,館方會密切留意本港的海事文化發展情況」。 

首席館長陳麗碧表示,展覽積極回應過去77年來所發生的事,包括商船以外的民間海事活動。(圖/宋碧龍)
首席館長陳麗碧表示,展覽積極回應過去77年來所發生的事,包括商船以外的民間海事活動。(圖/宋碧龍)

「香江泛洋奇蹟:
1945年以來我們的港口故事」

日期:6月24日至10月30日
時間:每日早上10時至晚上7時
地點:中環8號碼頭香港海事博物館
門票:成人港幣30元;長者、18歲以下兒童、殘疾人士(及一名陪同看護人)港幣15元。展覽期內凡於前台購成人票,即可獲贈免費門票乙張。10人或以上團體可享折扣優惠。◇

▲ 一艘由本地漁民親手打造摻繒漁船模型。(圖/宋碧龍)
▲ 一艘由本地漁民親手打造摻繒漁船模型。(圖/宋碧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