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年前的今天(5月14日),我還是一個小學生,甫回學校,正打算上廁所,在走廊遇到平時最談得來的李同學,他第一句就跟我說:「翁美玲死咗呀!」這個向來只喜歡談黑洞的形成、九大行星特性的李同學,居然破例講明星新聞,可見翁美玲之死有多震撼。我聞訊後當然呆了,已忘記有沒有去廁所,卻永遠記得李同學說「翁美玲死咗呀」的情景。

就像曾江演的黃藥師,翁美玲飾的黃蓉,也是歷來《射鵰》各個版本中最深入民心的一個,不管是之前的米雪,抑或後來的朱茵、周迅,我覺得都沒一個像翁美玲那麼維肖維妙。近幾年在網上看過一些舊剪報,以及翁美玲那荷蘭男友的回憶錄,才知道翁美玲確實是黃蓉化身——除了冰雪聰明,也是天生情癡。

1985年翁美玲離世後,有記者訪問了她在英國經營炸魚薯條店的繼父廖錦棠。廖錦棠憶述,翁美玲在香港出生長大,親父早死,母親改嫁他後,1974年(翁大約十四、五歲)便來英國一起生活。廖說翁年紀輕輕,卻成熟懂事,聰明伶俐,所以他一直視如己出。

當時廖錦棠在Essex開外賣店,廚房工作只由他一人負責。某天他生病了,打算關門一天,翁美玲卻自告奮勇,說今天就由她來做「大廚」。廖最初擔心她做不來,因為翁從未下廚正式工作過,但想不到她平時看過的程序,早已牢記心裏,結果一切做得井井有條,半點出錯也沒有,令廖讚不絕口,

翁美玲不單廚藝了得,也是會計能手。廖家店裏的帳目,都歸這個十多歲的少女來管。廖錦棠說她做數快而準,從不出錯;又說她在倫敦唸書時,有時更幫別人做會計,賺外快。但翁美玲並非唸會計或理科的,她本科是在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唸紡織設計。

1976年,翁美玲還在劍橋藝術科技學院(Cambridgeshire College of Art and Technology)讀書時,結識了一個荷蘭男孩Rob Radboud,開始了往後長達五年的戀情。認識翁美玲之初,Rob有點訝異這個黑頭髮、中國面孔的女孩,竟說着一口典型倫敦口音的英語。不要忘記翁是在香港長大的,並非在倫敦土生土長,可見她甚有語言天賦。

無論學什麼,翁美玲都似乎手到擒來,不是活脫脫一個俏黃蓉嗎?只可惜聰明絕頂,依然為情所困。1978年,翁美玲獨自在倫敦唸書,Rob則考進Norwich一間大學讀醫,兩人分隔兩地,一周只有星期天下午可在劍橋短暫碰面,傍晚即要匆匆分袂,令翁美玲鬱鬱不樂。有一晚,她終於因為情緒低落,仰藥自殺。

翁美玲事後以平淡的語調向Rob說,她當時服食了一整瓶安眠藥,但很快便後悔了,於是不停用拳頭敲牆。隔壁是個德國女孩,之前跟翁美玲見過幾次面,聽到聲音後便趕去看看,幸好她是護士,知道如何急救,並馬上送翁到醫院洗胃。就是這樣,翁美玲才度過一劫。可惜七年後那次,運氣已花光了。

人生如戲,跟黃藥師厭惡郭靖一樣,翁母也很不喜歡Rob。不同的是,黃藥師最後還是不情不願地讓有情人終成眷屬,而翁母則始終無法接受女兒嫁給一個老外。命運軌跡的疊影,更注定了翁美玲是演繹黃蓉的不二之選。

Rob Radboud後來怎樣呢?據他在網誌所寫,1981年他決定回荷蘭生活,那時前途未明,收入不穩;翁美玲則捨不得離開母親,若帶着她同往荷蘭,生計也成問題。兩人慎重考慮後,決定和平分手。Rob返回家鄉,在大學繼續讀書,幾年後獲得教職,亦戀上一名荷蘭女孩M。

中年之後,Rob投身社會搵銀,事業有成,早已不是當日與翁美玲分手時的窮小子了。他跟M生下幾個女兒,在湖邊買了一間漂亮的房子,有個很大的長了老樹的庭院,還有小果園、菜園和小圍場。 五十歲後,頭髮掉了不少的Rob,只打兼職風流工,閒來就做做運動。女兒們的童年都過得無憂無慮。

回首前塵,Rob說他現在過的生活,正是翁美玲和他以往夢寐以求的,只可惜各自選擇的人生道路,卻是多麼的不同。讀到他這句話時,不由得為流星般閃逝的翁美玲興嘆。一念之差,就是兩種人生。也許,在某個平行宇宙她改變了抉擇,沒有回到香港,如今正在湖邊屋子的庭院老樹下,任枝葉間細碎的陽光灑於臉上,隨着歲月,優雅而無憂地老去。@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