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昆士蘭研究人員發現COVID-19(新冠病毒)後遺症似乎與「慢性疲勞綜合症」存在一種關聯,他們正在密切觀察後遺症患者,希望對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研究能幫助診斷和治療患者的後遺症。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道,傳染病和免疫學研究員馬歇爾-格拉迪士尼克(Sonya Marshall-Gradisnik)表示,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綜合症(ME/CFS)和COVID(新冠病毒)後遺症(又稱「長期COVID症」, long-COVID)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關聯。

「ME/CFS和long-COVID之間的症狀重疊非常驚人。」馬歇爾-格拉迪士尼克教授說。

「這些症狀可能是疲勞、疼痛、關節痛、睡眠障礙、頭痛,還有心臟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都會出現大腦不清晰和記憶認知問題,(以及)選擇詞彙的問題。

「他們還怕光,他們的眼睛對光極為敏感,而且在感染了COVID-19(新冠病毒)很久之後,他們確實表現出類似流感的症狀。」

格里菲斯大學的昆州孟席斯健康研究所(MHIQ)和國家神經免疫學和新發疾病中心(NCNED)在過去四年裏一直在研究ME/CFS患者。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了有缺陷的鈣離子通道,被稱為瞬時受體電位離子通道,它可以影響全身的主要器官和肌肉。

「它們是威脅受體,它們對病毒、細菌、振動作出回應,比如運動和駕駛時,因為身體認為這些是威脅。」馬歇爾-格拉迪士尼克教授說。

「這些受體就像一個走走停停的人。在一個健康的人身上,當它感知到威脅時,這些受體會激活並打開,說『走開』;但是在ME/CFS患者中,這種停停走走的受體只是部份激活,所以進入細胞內的鈣質就會減少。而且我們可以明確地在細胞上實時顯示這一點。」

她表示,他們現在正在研究長期COVID症,觀察患者的停停走走的受體是否有相同類型的行為,看看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一些共性。

目前,澳洲還沒有在醫學上接受長期COVID症的定義。對於有多少人出現長期COVID症狀也有截然不同的估計,澳洲的一些研究表明,這一比例僅為5%,而其它經過同行評審的海外研究則認為這一比例高達57%。

馬歇爾-格拉迪士尼克教授認為這個比例大約是40%,但由於缺乏診斷檢查因此存在不確定性。#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