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實行「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多次禁止健身中心營業,業界持續受到毀滅性打擊。繼去年12月28日,擁有4間分店的Goji Studios宣布結業後,又有大型連鎖健身中心捱不過寒冬。3月14日,擁有8間分店的連鎖健身中心Fitness First宣布結業,所有員工即時終止合約。中小型健身中心及拳館負責人以及私營教練亦叫苦連天。

疫情初期,2020年2月至3月期間,曾經有數名確診患者到訪過健身中心,導致健身中心成為了政府眼中的高風險處所。例如,2020年3月19日,至少有2名確診患者曾經到訪Pure Fitness健身中心,Pure Fitness宣布關閉加州大廈、工商銀行大廈及建業榮基中心分店2星期。當時有人擔心,患者在做運動時會於健身器材上留有汗水甚至唾液,傳播病毒,但其實第一波疫情並沒有出現過「健身中心群組」。

健身中心被政府視為高危處所

隨著第一波疫情越來越嚴重,由2020年3月28日傍晚6時起,政府首次禁止健身中心營業,並在同年5月開始接受申請的「第2輪防疫抗疫基金」首次推出「健身中心資助計劃」,每間合資格的健身中心獲發一筆過港幣10萬元的津貼。

在隨後幾波的疫情之中,每當疫情開始嚴重,政府都會禁止健身中心營業。但翻查資料,事實只有第4波疫情期間,爆發過健身室群組。2021年3月,西營盤URSUS FITNESS健身中心爆發疫情,超過142人確診。

「第3輪防疫抗疫基金健身中心資助計劃」在2020年10月開始接受申請,但是次資助金額縮水,每間合資格的健身中心只獲發一筆過港幣5萬元的津貼。而第4輪資助計劃在2021年1月開始接受申請,津貼重回港幣10萬元;第5輪資助計劃在2022年1月開始接受申請,惟津貼又降至港幣5萬元。最近期的「第6輪防疫抗疫基金健身中心資助計劃」在2022年2月開始接受申請,津貼計算方法有所改變,每間合資格的健身中心按其處所面積獲發一筆過的津貼,500平方米或以下獲發10萬元,500平方米以上可獲發20萬元。

拳館老閣:估計三份之一人已轉行

對健身業界來說,以上津貼其實是微不足道,因為幾乎每間健身中心的每月租金也是6位數字。在太子經營拳館的柯尊鼎接受本報訪問時估計,每月開支近20萬,主要包括租金、管理費、職員薪金和雜費,停業期間損失慘重。他強調,健身業界與飲食業、美容業、髮型屋不同,顧客的健身習慣一旦被打斷,就比較難重新建立。相反,飲食業在停業後重新開張,將有大批市民排隊光顧。

柯尊鼎坦言,自己有時候會逃避計算損失或估算業界有多少人失業。但根據他粗略估計,他所認識的三份之一健身業界人士已經轉行或正打算轉行,「健身業界前景黯淡,經常冇工開」。他也表示看不到前景,曾經考慮過轉行,希望有人接手拳館。「如果要繼續營運拳館,可能要縮小規模,減輕開支。」

他又指出,香港政府跟從中共的「清零」政策,令各行各業受害,部份健身中心顧客更選擇移民。現時經濟不景,就算健身中心重開,不知道仍有多少顧客願意花錢健身。

政府資助九牛一毛 無法彌補停業期租金

另一間位於油麻地商業大廈的中小型健身中心,其合夥人陳先生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健身中心佔2層樓,每月租金20萬,政府的資助遠遠無法彌補租金。加上業主亦不肯在停業期免租或延遲收租,零收入下負擔不了龐大支出,被逼要遣散部份員工,就算健身中心突然短暫重開也人手不足。由於健身中心隨時被停業,部份客人甚至不願意一次過付費購買四堂,與以前一次過買8堂或12堂的光景相距甚遠,十分影響流動資金。他甚至表示,已經要考慮將部分健身器械抵押,盡量想辦法捱下去。

接受本報採訪的另一名拳館前總教練李小姐,本來與朋友合伙在工商業大厦租用2層全層,分別經營健身業務及泰拳訓練班。她表示公司高峰期有超過250名長期顧客,惟自政府首次禁止開業之後,生意立刻「插水」。她說:「學生人數『跳崖式』減少,全數只剩20至30人,其中團體班最慘淡,由10至12人一班,變成慬1、2個人報名,如常開班一定蝕本,但不開又怕客人進一步流失。」

她說拳館業務最終被迫在一年多前結束,只剩健身室在苟延殘喘,但離「Game Over」也只剩數月,因為業主看淡行業,怕被拖欠租金而拒絕續租。她本人則因為無法維持生計,較早前已轉行任職保安人員,現時只兼職教授少數以前的熟客。

非政府體系教練一直被遺忘

一位任職逾10年、曾教授15間中大型健身中心的團體班導師兼健身教練,在接受本報訪問時估計,15%健身中心會員已經退會,因為多次停業影響了會員連續做運動的心情。另外,就算健身中心重開,課堂人數受限制,令為數不少的會員不能預約課。因為未能夠得到正常水準的服務,會員增加了退會意欲,更增加了會員與公司的爭拗和投訴。

他估計,市面上98%團體班導師都是兼職和自僱打工,並不是全職,所以健身中心每次被停業,都沒有任何賠償、沒有人工。 他更估計90%團體班導師和教練已經失業,800至1,000名導師受影響。30%兼職導師本身另有正職,相對影響不是最大,但其餘70%全職導師就手停口停,影響非常之大。

這位健身教練批評政府,由頭到尾都沒有資助過非政府體系的運動教練,商業健身中心的團體班導師和教練,通常靠考獲坊間私營基構的證書課程入職,而不是政府體育總會體系內的證書。「每次防疫措施,他們都是被遺忘的一群,未能符合政府的資助。」@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