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產能遷往東南亞,大陸製鞋產業出口近年從高位回落,從2014年開始的7年間損失出口訂單金額達人民幣4,300億元。

中國每年向全世界出口幾十億雙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大陸製鞋產業以勞動力為優勢,出口金額不斷攀升,直至2014年的562.48億美元。此後,鞋業出口從高位回落,自2014年起,中國鞋業7年間損失的出口訂單金額高達4,300億元人民幣。長期以來,中國依靠國內廉價的資源、環境、土地和勞動力支撐的「世界工廠」地位已不復存在。

日本時政評論人士貴遠認為,這其中有人禍造成的因素。製鞋業需要勞動力。多年來,中國憑借人口紅利、廉價資源要素贏得世界產業資本的青睞,但是人口紅利從60年代中期開始到2015年結束,所以這個廉價勞動力不再是取之不盡的了。製鞋業成本優勢基本失去,用工成本上漲和勞動力不足成為傳統鞋企發展最大的掣肘,也是受到中共早年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影響。

貴遠表示,中共對疫情採取的「清零」政策也會影響到鞋企發展,這幾年一波波的疫情,疊加封控、管控,也是造成企業遷徙的原因。

製鞋企業紛紛遷往東南亞

近年來,以華利、豐泰、裕元、鈺齊為代表的製鞋龍頭紛紛在海外設廠。豐泰及鈺齊的總部在臺灣,華利及裕元的總部分別設在中國廣東省的中山和東莞。而在產能布局方面,四家公司均呈現出明顯的向海外(尤其是越南)轉移的趨勢。其中,華利是唯一一家只有海外產能的公司,且90%以上的產能位於越南。豐泰、裕元均有90%左右的海外產能,2020年越南產能占比分別為56%、46%。

《第一財經》報道,根據葡萄牙鞋業協會(Apiccaps)公布的報告顯示,亞洲是全球鞋履生產的集中地,2020年產量占比高達87.6%,遙遙領先於其它大洲。以國家來看,2017至2019年,中國蟬聯世界鞋履第一大生產國,但產量占比由57.5%下降至55.5%,而位居第2至第4名的東南亞國家印度、越南及印尼的產量合計占比則呈上升趨勢。全球鞋履製造業正逐漸向東南亞地區轉移。主要原因在於其擁有人力、土地、出口稅收等方面的成本優勢。

女鞋品牌 BeauToday的海外運營負責人章庭對《第一財經》表示:「比起國內市場的消費者關注外觀設計不同,國外市場更加關注實用性、性價比、包括尺碼、時尚流行元素等。」

廣州東莞一家台資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大吐苦水說,珠三角不少外資鞋廠紛紛將原有鞋廠縮小規模甚至關閉。一雙皮鞋,在珠三角下訂單時需要20美元,而在越南只需18美元,客戶肯定會要求將訂單放在越南。東南亞國家在人工成本、關稅等方面占有優勢,甚至一些東南亞製造的鞋服產品在廣州批發市場上的價格,比在珠三角工廠下單的價格還低。

貴遠對大紀元表示,2014年之前中國勞動力非常充足,沿海地區大批的人工群。但從前幾年開始,勞動力就明顯不足,也是為了穩定,提高了工人的工資,這樣勞動成本也會上升,相應的競爭力就下降。

不僅是東莞,在珠三角其它地區,以及浙江溫州、福建晉江等製鞋基地,不時有企業轉移或關閉。

廣州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創信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振昌表示:「鞋業向來是將製造環節放在成本低廉的地方,往往不是與主要消費市場『共處一室』。由於成本優勢快速喪失,即使中國潛在龐大的內銷市場也無法改變製鞋產業外遷的走勢。」@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