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韓國女團Everglow在韓國辦簽名會,5位韓國成員向粉絲祝賀新年時,都行跪拜大禮,唯獨一個中國成員王怡人拒絕下跪,只站着拱手作「恭喜發財」狀。現代韓人行跪拜禮,不過表示敬意或感恩,並無中國人那種「男兒膝下有黃金」情意結,更不會覺「屈辱」。

那王怡人若願意跟隊友一起跪,原沒啥大不了,只是入鄉隨俗而已。她選擇不跪,韓國人也諒解是文化差異,沒所謂,甚至稱讚她活潑可愛。誰知大陸小粉紅卻在自我高潮,紛紛留言大讚王怡人,「將中國人不行大禮刻進DNA裏」、「中國妹妹王怡人得體大方,真給中國人長臉」、「給韓國人下跪就是叛國」、「跪天跪地跪父母,不跪韓國人」⋯⋯

「愛国人設」向來是一條財路,王怡人當然也樂得順水推舟,自詡是中國人,要宣揚中國文化云云,結果卻觸怒韓國人,引發了一場韓、中網上口水戰。

這「文化差異」反映了什麼民族性呢?「中國文化」又是否只「跪天跪地跪父母」?其實真正熟悉中國文化的人,均知道古代君臣之禮,不獨臣跪拜君,君也會跪拜臣子甚或說客。如《戰國策》載范雎見秦昭王,便有「秦王跪而請」、「秦王跽(即跪)」、「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等描述,這種跪拜禮跟今天韓、日禮儀類似,表示敬意,行禮者不會自覺低人一等。

唐宋前椅子尚未普及,大家席地而坐,合禮的坐姿是屈膝跪,屁股坐在雙腳後跟,兩手放在膝頭。不然兩腿大大咧咧張開,向前舒展,就叫「箕坐」、「箕踞」——指兩腳張開形似「簸箕」(你可想像為現代垃圾鏟的左右兩邊)——在古代會被視為簡慢無禮的坐法。

既然大家平日都是跪着,再彎身行拜禮,甚至「頓首」,都是輕而易舉、順理成章的事。唐宋以來,高身椅子逐漸流行,你再一股腦兒滾到地上又跪又拜,動作超多,自然是不尋常的「大禮」了。所謂「中國人不隨便跪」,當自此時開始。

宋人即使見皇帝,也不一定跪拜,往往作揖即可。所以,據《宋史紀事本末》載,文天祥被蒙古人虜至大都,元丞相孛羅召見他,文天祥只是長揖,孛羅令他下跪,文天祥即抗命,說:「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禮,可贅跪乎?」(南人的揖,等同北人的跪,我是南人行南禮,豈能額外跪你?)孛羅使「左右曳之地,或抑項,或扼其背,天祥不屈。」後世對文天祥的氣節,都欽服不已。

然而文天祥不跪,不因為他是中國人——嚴格來說,他只是「宋國人」——而是因為他跪拜的對象為敵國大臣。在文天祥,不跪並非由於「男兒膝下有黃金」,而是表示自己寧死不降。反觀王怡人到韓國做藝人,韓國不是敵國,是米飯班主,韓國人對跪拜的概念,也有別於現代中国人或元人,她隨俗與否,只反映其個人性格,與民族大義或「中國文化」毫無關係,當然更不能和文天祥相比。

我又想到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使團來華,也因為「跪不跪」而鬧出禮節爭議。清廷要求馬戛爾尼下跪,但英國人不吃這一套,雙方爭持。最後馬戛爾尼有沒有跪呢?隨扈熱河的軍機處章京管世銘有一詩為證:

獻琛海外有遐邦,生梗朝儀野鹿腔。
一到殿廷齊膝地,天威能使萬心降。

意思頗浮誇:「海外有邦國遠來進貢(獻琛),但不懂朝廷禮儀,舉止生硬,語言鄙野。然而那英使一到殿廷,睹皇上龍顏,威風凜凜,馬上被震懾得跪下來了。」管世銘於詩下附注:「西洋英吉利國貢使不習跪拜,強之,止屈一膝。及至引對,不覺雙跽俯伏。」就是說,馬戛爾尼一開始不跪,清廷強迫他,才勉為其難行單膝跪禮,但他一見乾隆就雙膝軟了,終於乖乖的跪下來。

馬戛爾尼事實上有沒有跪、如何跪,至今仍有爭議(有說他結果要「三跪九叩」),但這不是我的討論重點。重點是:自清代以來,所謂「中國人」就似乎對跪與不跪,投射出一種苦大仇深的情意結,彷彿什麼中國人向夷狄跪了,就冒犯民族尊嚴,哪個外邦人來華而不跪,即損害國家聲威。

本來普普通通的跪禮,不知不覺便由一項社交禮儀,上升至民族國家尊嚴的高度,由是形成一種可笑的雙重標準:中国人必須站着賺外國錢,外國人都應該跪着舔人民幣。難道中国人真的那麼有腰骨,決不向外國人俯首聽命?一般來說,是的,除非那外國人叫馬克思。@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