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兩黨候選人舉行辯論之際,經濟和就業復甦應是民眾相對關心的議題。在疫情爆發前的今年1月,美國失業率僅3.6%,疫情爆發後的4月飆高到14.4%,但經過聯邦政府的破天荒及時紓困,8月失業率已降到8.4%,在短短的四個月內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000萬人,堪稱史上最快四個月復甦步伐。

部份專家認為,經過了這四個月的就業快速復甦期,接下來的復甦腳步可能放慢,悲觀者甚至預期這次長期的復甦恐怕比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的復甦還緩慢。

然而,在美國這種鼓勵創新的資本市場環境中,疫情雖對經濟和就業市場造成破壞,但是破壞之後的創新力量卻源源不斷飆升。

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最新的資料發現,截至9月19日為止的一周之內,新申請成立的企業家數達97,190家,比去年同期飆升45.1%。由於第二季企業形成家數已達紀錄的883,174家,普查局預計在10月14日發佈的第三季度數據可能持續攀高。

這份報告顯示,有別於傳統的保守思維,許多業主和創業家並沒有將疫情視為對企業環境負面的經營危機,反而將之視為新興事業發起的絕佳契機,這很可能促成美國經濟未來相當正面的良性循環,未來就業機會的創造或許優於許多專家的預期。

高盛在報告中分析,新事業的成立對於就業的創造舉足輕重,也是觀察就業市場展望的關鍵因素,因為新興事業往往貢獻就業市場很大的份額。

高盛樂觀估計,在經過3~4月疫情的衝擊之後,創業主已通過審慎的評估和市場的驗證,第三季新設立的企業存續且成功的機率已大幅攀高。

高盛指出,這次的新事業創造比上次金融危機的2008~2009年更高,主要有兩個理由,其一是政府祭出的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規模更龐大,緩和了金融環境的緊張,也提供了許多人在家創業的良好環境。此外,疫情也創造了另類的事業商機,讓許多創新人才躍躍欲試。

經濟危機反而創造大量的新事業誕生,這次並非特例。以2008年金融風暴來說,隔年就誕生了許多目前投資者朗朗上口的獨角獸企業(Unicorn,指成立不到十年,但股票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興事業),如提供短租服務的網站Airbnb、全球最大團購網站Groupon、手機跨平台加密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供應商WhatsApp、優步(Uber)、檔案分享和聊天搜尋等服務軟件供應商Slack、轉帳支付app公司Venmo和電子支付系統供應商Square。

芝加哥前市長伊曼紐爾(Rahm Emanuel)表示,千萬不要將一個很好創業的危機給浪費掉了,此時正出現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成功,但現在卻很可能成功的創業機會。

馬利蘭大學經濟學教授霍爾蒂萬格(John Haltiwanger)也說,疫情雖然讓許多人的生活回到大蕭條時代,但同時也是讓許多創業主大量崛起的時刻。

這些新創的事業,有些是企業轉投資的,也有很多是自僱型企業主或自由職業者用其專業的謀生技能所創建的小型工作室或小企業,也有些專業人士是因疫情被解僱之後才轉型的,有些則是看到了疫情過程中出現了另類的商機,他們都在尋找相對有利基的事業投入,其創業的動機和決心不容小覷,這對美國長遠的經濟復甦扮演了難以忽視的角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