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燃料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生物柴油是新興的可再生燃料,相對石化燃料對環境污染較輕。日前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從細菌提取酶類的新技術,可以減低生物酶的生產成本及增加其穩定性,從而降低製作生物柴油的門檻,有助推動這種較環保的燃料普及應用。研究結果已刊登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在細菌細胞內產生的Cry3Aa晶體,將生物酶藏於晶體孔隙中。(香港中文大學提供)
在細菌細胞內產生的Cry3Aa晶體,將生物酶藏於晶體孔隙中。(香港中文大學提供)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陳文博教授及其團隊成員(Bradley Heater博士、楊藻鋒博士及李明名博士)最近發現可以利用蛋白質結晶的特性,將細菌合成的酶固定在晶體內,只需一個簡單步驟便能將晶體分離提取,大大簡化分離程序,降低成本。過去因為製作酶催化劑成本高、且要經過繁複的純化及固定化過程,所以酶催化生物柴油未能成為主流。如今中大所研發的新技術,可以透過酶催化生產生物柴油,這種方法所產生的污染較少,則有利於生物柴油的生產。

Bradley Heater博士表示,現階段團隊會集中研究用新方法生產將廢食油轉化為生物柴油的酶類,理論上此方法亦可以生產其它種類的酶。目前陳教授的團隊已獲得研究資助局和創新及科技基金的撥款,將探討及開發一個用於生產可再生催化劑的多功能平台,應用於生物柴油和日用化學品的製作。◇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