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A. Milley)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美國突襲並殲滅伊斯蘭國首腦巴格達迪的行動。埃斯珀表示,下令突襲巴格達迪是特朗普總統做出的大膽決定,行動的成功對ISIS造成毀滅性打擊。

米利則向記者確認,美方確實擁有巴格達迪最後時刻的影片和照片,並將在未來發佈。

此外,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10月28日向霍士新聞證實,被視為潛在的巴格達迪繼任者的ISIS發言人阿布·哈桑·穆哈吉爾(Abu Hassan al-Muhajir)也在敘利亞被擊斃。這位官員說,穆哈吉爾被認為是繼巴格達迪之後的「第二號人物」。

總統做出「大膽的決定」

埃斯珀讚揚特朗普總統下令美國特種部隊展開殲滅ISIS首腦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的行動,稱之是「大膽的決定」。

埃斯珀說:「很難保證如此困難的行動能夠取得成功,特朗普總統在做出下令突襲的大膽決定時就知道這一點,但他對我們部隊的專業性充滿信心。」

他說,美國軍人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能和專業精神」進行了突襲。他並指出「在這一高風險行動中,沒有一個美國軍人犧牲」。

埃斯珀說,巴格達迪之死對伊斯蘭國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他說:「巴格達迪及追隨他的暴徒,是我們時代最殘酷暴行的罪魁禍首。」

「他的死對ISIS殘餘人員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今年早些時候哈里發被摧毀後,他們(ISIS)現在又喪失了首腦驅動的力量。」

有參加任務的軍犬在突襲中受傷,米利和埃斯珀拒絕透露這隻狗的名字,因為軍犬仍在戰區。但兩人對它表示讚揚。兩人並稱這隻狗受到「輕傷」,並基本完全康復。米利說,這隻狗又回到了崗位。

美軍方將發佈巴格達迪最後時刻影片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上將米利在新聞發佈會上被問及美軍是否有巴格達迪最後時刻的影片或照片時,他回答:「我們確實有影片或照片。」

米利說:「我們(目前還)不準備發佈那些……它們正在經歷解密過程。」

他補充說,照片和影片將在未來幾天由軍方發佈。

突襲後的現場空拍照。(Photo by OMAR HAJ KADOUR/AFP via Getty Images)
突襲後的現場空拍照。(Photo by OMAR HAJ KADOUR/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28日也表示,他可能會解密並發佈在敘利亞突襲巴格達迪時拍攝的部份影片。

據信,該影片包括空中鏡頭,也可能包括安裝在襲擊巴格達迪大院美軍士兵身上錄像機拍攝的鏡頭。

「我們正在考慮。」特朗普在飛往芝加哥之前告訴記者,「我們可能會拿走其中某些部份,並發佈(部份影片)。」

當被問及巴格達迪的屍體處理時,米利沒有提供具體細節,他只是說已經按照標準操作程序進行了處理。烏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被擊斃後,他的屍體被投入大海。

突襲行動以遭ISIS殘殺的美國女子名字命名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表示,突襲巴格達迪的美國軍事行動以凱拉·穆勒(Kayla Mueller)的名字命名。

奧布萊恩在周日接受NBC的「媒體見面會」採訪時說:「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以凱拉·穆勒的名字命名殲滅巴格達迪的行動,因為她遭受了ISIS帶來的苦難,且這是人們應該知道的情況。」

在談到凱拉的一生和美國對巴格達迪的行動時,凱拉的媽媽瑪莎說她仍然充滿希望。瑪莎·穆勒表示:「我只想說我們對本屆政府、軍隊和特種部隊表示感謝。」「我的希望是,這將幫助我們獲得凱拉真實經歷的答案,並讓她回家。」

瑪莎·穆勒說:「凱拉始終樂於助人。(幫助)所有人。」

美軍將繼續保護敘利亞油田免遭ISIS騷擾

埃斯珀表示,在巴格達迪被殲滅之後,美軍將暫時留在敘利亞,以保護油田免遭ISIS武裝份子的騷擾或佔領。

當被問及這是否意味著美軍在敘利亞人數將增加時,埃斯珀回答說:「最終,我們將把部隊送回家。」

「總統承諾要這樣做。但與此同時,我們將採取一些其它措施,以確保我們能夠完成保護油田的任務,從而阻止ISIS的虎視眈眈。」埃斯珀說。

當被問及是否要增加在敘利亞的美軍人數、以進行保護石油的行動時,埃斯珀回答說:「不,不,不,最後,我的期望是比以前減少了。」

國防部長還說,他在上周北約會議上與美國盟國進行了交談,並重申美國致力於防禦ISIS的承諾,同時呼籲他們(盟國)在任務中提供幫助。

他還說,土耳其仍對其「無端」入侵敘利亞北部負有責任,「這給該地區帶來了進一步的動盪。」#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