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頭的抗爭還在持續進行,大洋彼岸的華盛頓也感受到了這股熱潮。本周,「反送中」運動的多位參與者來到美國首都,密集舉辦活動,呼籲美國國會儘快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他們認為,香港的抗爭也是「全球抗爭」,國際社會需要共同應對。

9月17日,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為香港問題舉辦聽證會。同日,在美香港人於國會山舉辦新聞發佈會,宣佈在華盛頓成立「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當天下午,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在國會又舉辦了一場簡報會,邀請參與「反送中」的學生、社工、記者、歌手及前立法會議員,分享前線聲音。

9月17日,「自由之家」在美國國會舉辦簡報會,邀請香港民主運動的參與者分享前線聲音。(林樂予/大紀元)
9月17日,「自由之家」在美國國會舉辦簡報會,邀請香港民主運動的參與者分享前線聲音。(林樂予/大紀元)

戴著頭盔和防護眼鏡,化名LV的香港學生在與會者中格外搶眼。今年6月以前,她沒有參加過任何街頭運動,「反送中」初始只是在後方支援,她說「最大的恐懼」是看著身邊的抗爭者們在暴力下一個個倒地。這種恐懼,卻推動著她不斷向前,最終也成為了前線抗爭者的一員。

戴著頭盔和防護眼鏡,化名LV的香港學生在與會者中格外搶眼。(林樂予/大紀元)
戴著頭盔和防護眼鏡,化名LV的香港學生在與會者中格外搶眼。(林樂予/大紀元)

身為知名藝人,何韻詩也沒能逃脫催淚彈的襲擊。警方的暴力比「雨傘運動」時更為嚴重,且不斷升級。然而,「反送中」運動展現的人性和創造性也更加突出——何韻詩說,LV這一代年輕的香港人能夠不斷變換策略,勇敢地發現錯誤、快速地從中學習和改正;街頭巷尾,音樂成了香港人發出心聲的載體,這樣的創造性也許能夠對類似境況的人們有所啟發。

何韻詩也沒能逃脫催淚彈的襲擊,她說,警方的暴力比「雨傘運動」時更為嚴重,且不斷升級。(林樂予/大紀元)
何韻詩也沒能逃脫催淚彈的襲擊,她說,警方的暴力比「雨傘運動」時更為嚴重,且不斷升級。(林樂予/大紀元)

「像水一樣」(Be Water),成為了香港抗爭者的核心理念。去中心化、無領導者,讓運動迅速多樣地發展起來。LV說,他們願意採納任何人的好主意,而不是根據意見提出者的身份來判斷。社工白艾榮則談到,去中心化的另一個好處是,共產黨一直以來使用的「發動群眾鬥群眾」的分化手法再也不起作用了。

社工白艾榮說,共產黨一直以來使用的「發動群眾鬥群眾」的分化手法再也不起作用了。(林樂予/大紀元)
社工白艾榮說,共產黨一直以來使用的「發動群眾鬥群眾」的分化手法再也不起作用了。(林樂予/大紀元)

何韻詩形容香港的抗爭也是「全球抗爭」(Global Fight),國際社會需要共同應對。共產黨利用經濟影響,逼迫各方共同打壓民主運動。從「雨傘運動」之後,何韻詩幾乎沒有商業廣告收入。上個月,澳洲維州國立美術館以安全隱患為由取消了香港民主抗議活動的研討會,多個墨爾本的文化藝術場館也以類似的理由予以拒絕,何韻詩在推特上發文說:「如果每個人都因為恐懼而拒絕予以援助,我們的世界會變成甚麼樣?」

香港眾志創黨主席、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表示,自由世界需要支持香港。香港人推動反送中,不僅僅因為他們是香港人,更因為他們相信普世價值。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表示,這不僅是港人的抗爭,更是不同價值觀之爭。(林樂予/大紀元)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表示,這不僅是港人的抗爭,更是不同價值觀之爭。(林樂予/大紀元)

當被問到這場持續數月的抗爭會面臨怎樣的結局時,何桂藍說,天安門大屠殺式的血腥鎮壓其實已經在逐漸發生。何桂藍是一名記者,在7月21日晚直播元朗恐襲事件時,遭到多名白衣人毆打而受傷流血。

「所有的不公無法阻止人們」,何桂藍說,這反而會促使民眾繼續抗爭。#

 何桂藍是一名記者,在7月21日晚直播元朗恐襲事件時,遭到多名白衣人毆打而受傷流血。(林樂予/大紀元)
何桂藍是一名記者,在7月21日晚直播元朗恐襲事件時,遭到多名白衣人毆打而受傷流血。(林樂予/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