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在這裡講評歷史,笑談風雲。

說到歷史,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記載最長的一個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時間。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的歷史記載,五千年來都沒有中斷過。這裡面,既有官方的修史,也有民間的整理。

中國從漢代之後留下一個傳統,叫做「隔代修史」,就是一個王朝的皇帝,會指定一個史官,詳詳細細地記載這個朝代發生的所有大事,包括天災的情況、經濟的情況、政治、軍事、官制,包括大臣向皇帝說了什麼話、皇帝怎麼批覆等等,都會記載下來。然後把這些原始的資料,在史館中存放起來,等到一個王朝滅亡之後,下一個王朝的皇帝會指定傑出的儒生,把這些原始的資料拿出來,經過整理,變成上一個朝代的正史,這就是官修正史。

我們知道,在二十四史中,絕大多數的史書都屬於官修正史,比如西晉的陳壽俢的《三國志》,當然後面《舊唐書》、《新唐書》、《宋史》、《元史》、《明史》等等都屬於官修正史。除了官修正史之外,還有一些民間私人的修史。最典型的就是漢代司馬遷寫的《史記》,這是他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這並不是漢武帝讓他做的,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做太史的。他的父親在臨死之前握著司馬遷的手,要求司馬遷一定要完成這部《史記》,司馬遷流著淚答應了他父親的請求。

後來,司馬遷就把從黃帝到他所生活的漢武帝年代的歷史,整理成為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就是《史記》。那麼我們知道,北宋有一個大文學家叫歐陽修。他寫的《新五代史》,這也是二十四史之一,也屬於私人修史。

中國有兩種主要的記史方法,一種叫作「紀傳體」,像《史記》就屬於紀傳體。

什麼叫紀傳體呢?「紀」就是本紀,「傳」就是列傳,簡單地說,就是記載人物的故事。基本上《史記》的每一篇本紀或者列傳,都是講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故事。比如《秦始皇本紀》,就是關於秦始皇的故事;《項羽本紀》,講的就是項羽的故事;《老子韓非列傳》講的是老子和韓非子。以人物為中心來進行寫作,這個叫做紀傳體,就是司馬遷的首創。

在《史記》之前,還有一些記史的方法。比如中國的編年體史書叫《左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寫的。編年體史書不是以人物為中心,而是以年代為中心的寫作,某年發生什麼事、某年發生什麼事。後來還有一些非主流的記史方式,比如《國語》是記言的。那麼像《戰國策》屬於國別體,就是記述一個國家的歷史。後來,還出了一種叫作紀事本末體,就是以事件為中心的寫史方式。

司馬遷寫的《史記》,歷史跨度是三千年,這個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數字。我們知道西方的第一部歷史是希羅多德寫的,叫做《歷史》。希羅多德後來被稱為歷史之父,他所寫的那部書就叫《歷史》。它所記載的是古代希臘跟波斯之間的一場戰爭,時間跨度不過是五十年。寫了五十年歷史的希羅多德,就被稱為歷史之父,他好像是寫史書的開創者。後來,還有一個叫修昔里德的,寫了一本《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他講的是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一場戰爭,時間跨度不過是二十幾年,可是《史記》呢,它的歷史跨度是三千年,超過《歷史》這本書和《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這本書六十倍到一百倍。所以中國的歷史,具有很多西方歷史記載不可比擬的一些優勢。

而且司馬遷寫歷史,並不僅僅是只是記述了一些事件或對話,它涉及到很多像天文、水利、禮儀、音樂,還有很多就是關於,比如說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出產,然後,商業運作的情況是怎麼樣呢,包括一些這個諸子百家,他們的哲學思想等等,所以中國的歷史記載,它是一個綜合性的這個史書,而不是單單只記述了一些事情或對話。像《史記》裡邊的《天官書》講的就是天上的這些日月星辰的排列,跟地上的人事之間的對應關係;《河渠書》就是關於水利方面的一些記載。所以中國的歷史記載,它非常具有系統性跟綜合性。

而且不只這樣。中國的《史記》,講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歷史,它還包括當時中國人目力所及的其它國家,或者是少數民族的歷史。比如說《大宛列傳》,它講的就是西域的大宛這個國家的歷史;《西南夷列傳》講的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歷史;《朝鮮列傳》講的就是朝鮮半島的歷史。所以《史記》不僅僅是一部非常綜合的、系統的史書,而且是當時的世界性的通史。

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就立下一個志向。他寫史記的目的有三個:第一個叫「究天人之際」;第二個叫「通古今之變」;第三個叫「成一家之言」。也就是說,司馬遷要探討天和人之間的關係,要把古今的變化全部都寫在他的書裡面,同時提出他的一套歷史觀,這就是司馬遷寫史的目的。

那麼中國最長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叫作《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寫的。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目的,跟司馬遷是不一樣的。司馬遷是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而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目的,就是為了教導皇帝如何治理國家。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呢,歷經了北宋英宗和神宗兩朝,他把這本書交到皇帝手裡後,皇帝認為讀了這本書,對治理國家非常有幫助,所以由皇帝賜名《資治通鑑》。「資」就是給予,「治」就是治理,「通鑑」就是通史而且具有借鑑的作用,所以叫《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中國最長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它的時間跨度從東周戰國初年開始,一直到北宋的趙匡胤當皇帝之前為止,一共是1,362年。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史界兩司馬,司馬遷跟司馬光,他們研究歷史、書寫歷史,目的都是不一樣的。當然今天很多中國人都很喜歡讀歷史啦,那麼至於說,你們為什麼喜歡讀歷史,我想每個人都有你們自己的解讀。

旁白:軒轅黃帝被稱為「人文初祖」,而漢字的發明者倉頡,則是軒轅黃帝身邊的史官。這似乎表明中華民族從走入文明開始,就與歷史結下了不解之緣。縱觀世界,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如中國人這般對歷史有著虔誠的敬畏,也留下了人類唯一連續五千年的信史記載。從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左傳》、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到歷代王朝修訂的正史,中國人把許多珍貴的史實、深湛的智慧和對歷史的反思記載下來,成為賡續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說到歷史呢,我經常會想起《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這首詞的詞牌叫做〈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貫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很多人覺得既然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作者一定是羅貫中。這是不對的,這個作者是明朝中葉的一個學士叫楊慎。後來在清朝,毛宗崗父子在整理「三國」,並給「三國」做批註的時候,把楊慎的這首詞(原來叫〈說秦詞〉),放到《三國演義》的前面,作為《三國演義》的開篇。

我為什麼要講這首詞呢?因為它告訴我們看待歷史的一種心態。中國的歷史,是非常豐富的。這裡有大漢的英雄史詩,有大唐的萬國來朝,有宋朝發達的經濟文化,也有康乾盛世的文治武功;有唐詩宋詞的藝術巔峰,也有明清小說的雅俗共賞;秦皇漢武的雄才大略,岳武穆的精忠報國,關雲長的義薄雲天;這裡還有像孔子這樣的聖人,像岳飛、韓信這樣的千古名將,還有像達摩、玄奘這樣的佛家宗師,像張三丰這樣的道家真人,還有像專諸、豫讓這樣的刺客。這裡有道家的智慧,有佛家的慈悲,有儒家的仁義、兵家的奇計、法家的詭謀。

這些人不管是他們在歷史中,建立了怎麼樣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提出了什麼樣的學說,做了什麼樣的事情,但是這些人現在在哪裡呢?他們都已經作古了,所以說當想到這些人物的時候,我們就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歎——「是非成敗轉頭空」。很多豐功偉績啊,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像一瞬一樣,一轉眼就過去了。但是楊慎呢,他卻在這種瞬間中,看到了永恆。在他的詞中,就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中國這五千年的歷史,就像是一場大戲,演繹了多少悲歡離合、恩怨愛恨、成敗興壞、善惡忠奸。

今天就讓我們以一種非常超脫的心態來看待這一段歷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待續)#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和《隋唐盛世》三部。第四部《兩宋繁華》將於2018年年底出品,第五部《大明王朝》2019年面世。點播節目視頻和音頻,請訪問《笑談風雲》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點閱【章天亮:笑談風雲】系列文章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