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心理學助理教授John Francha近日在《嬰兒期》(Infancy)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其目的是了解嬰兒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尤其是他們在不同身體姿勢上花費的時間、這些時間在不同年齡段中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又如何影響著嬰兒的運動技能。

Francha的研究對象是來自全國各地的95名3個月、6個月、9個月以及1歲大的嬰兒。通過對他們的跟蹤研究,Francha發現,3個月的嬰兒坐著、直立、俯臥的時間只佔用了總時間的不到7%。而到12個月時,這一比例就達到了62%。與3個月大的嬰兒相比,1周歲的孩子被抱著的頻率要低得多,他們在地上度過大部份時間。嬰兒玩耍、爬行、走路或坐著的頻率改變著他們與物體和周邊的人們互動的方式。

該研究使用了一種「生態瞬時評估法」來獲取相關數據。在持續一周的時間裏,嬰兒的看護人每天會收到5次詢問嬰兒情況的短信,隨後,看護人需立即完成一份簡短調查,以電子方式報告嬰兒當時的身體姿勢和位置,比如是在地板上還是在其它平面上,是在坐著、爬行還是在走路。

Franchak解釋說,嬰兒在出生後的頭一年中身體姿勢變化很大,主要是因為他們需要獲得新的運動技能。

通常,嬰兒在大約半歲時開始坐,8個月開始爬行,11個月開始站立,並在1歲左右學走路。嬰兒與世界互動方式的變化會改變他們的學習機會。學習坐著與更好的物體知覺相關聯,而學習走路則與語言能力的提高有關。

「嬰兒在不同姿勢下的時間多少會影響他們的視覺和手工活動的發展,影響感知、認知和社交發展,並且也反映出練習和發展運動技能的機會多少。」Franchak表示。比如,當嬰兒坐在地上、直立或俯臥時,很少會看到別人的臉,但當被抱著或坐在高處時,則能更多地看到他人的面部。

此外,如果嬰兒在6個月時能獨立坐著,就可以更頻繁地操縱物體,並獲得比以前更多的機會來體驗更豐富的與物體的視覺和觸覺接觸。而學走路則改變了與看護人的社交互動,並促進嬰兒的空間認知。

Franchak表示,看護人本身也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很大影響。該研究中最年幼的嬰兒完全依賴看護人來改變他們的身體姿勢。對於較大的嬰兒,只有在他們的看護人提供機會的情況下,他們才能選擇坐著或站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