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和5月,外匯儲備曾連續兩個月環比出現回落。6月環比上月增加了15億美元,這讓不少人為之歡呼雀躍。但如果我們把眼光看遠一點,這並不值得樂觀。國家外匯局最新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1,121億美元,較2017年末下降278億美元。

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近年來一直穩居世界第一。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讓不少人聽到都覺得興奮,「戰狼」式思維又在耳邊嗡嗡作響——如果將這些錢用來投資,似乎一定能賺很多錢。畢竟這相當於21~24萬億人民幣的外匯,都能直接買下一個國家了。

不過,我們還是要冷靜一下,看下這3萬億美元的構成是甚麼樣的,它能全部用來投資嗎?關鍵是,進出口摩擦加劇、人民幣持續貶值,都在讓外匯儲備不斷縮減。過了今年,我們還有沒有這3萬億存在櫃底?

外債佔比過半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份,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在中國,這些資產由外匯管理局管理。

簡單來說,外匯儲備就是從國外流進來的錢,不管是賺的還是借的。所以,外匯儲備並非中國所持有的資產。

截至2018年6月,中國外匯儲備約為3.11萬億美元。規模高居世界第一位,是第二位日本的兩倍多,也是瑞士外匯儲備的四倍多。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擁有了3.11萬億美元的資產。

中國的外匯儲備中,有很大一部份是從別國借來的錢,俗稱「外債」。甚麼叫「債」?向人借來之後,最後還要還的錢,就是債。也就是說,中國拿到錢之後,不管是投資也好花掉也罷,可以隨意支配。但是,債務期限一到,中國必須要歸還這些錢。

根據中國外管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1.84萬億美元。而中國的總的外匯儲備是3.11萬億美元。外債在外匯儲備的佔比是59%,3.11萬億美元減去1.84萬億美元,還剩下1.27萬億美元。

這說明,中國全部外匯儲備中一半以上,是外債,而不是資產。自然也就需要時時考慮到償還這件事。

由於金融企業的體量較大,融資規模也比較大,因此在行業佔比中,金融業佔到接近50%的份額。比如2017年,中央銀行債務餘額為1,530億元人民幣,佔1%;銀行債務餘額為55,249億元人民幣,佔49%。

這就是說,這些錢主要流向是金融機構。如果真正用來投放給中國的實體企業則罷,可怕的地方在於,中國金融機構最愛的卻是向房地產企業放款。這導致了整個經濟的脫實向虛。

而且,目前中國的外債中基本是1到2年的中短期債務。根據官方發佈的數據顯示,短期外債餘額為71,814億元人民幣,佔64%。

也就是說最近的這2年,將會是償還外債的高峰期。

還完債,中國外匯儲備還能撐多久呢?

外企佔款超出想像

事實上,中國外匯儲備所面臨的情況比大多數人想像中的更加嚴峻。因為減去1.84萬億美元外債後,剩下的1.27萬億美元中,中國能夠直接動用的也並不多。在這其中,還要考慮到「外資企業」這個獨特的存在。

比如,某國外跨國企業在大陸投資1億美元,但這1億美元無法在中國自由流通,而是必須在央行兌換成相應的人民幣。如果未來這家跨國企業要離開中國,那麼央行將不得不回收兌換給它的人民幣,兌換成相應外幣支付給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利用外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1993年起,中國利用外資一直處於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穩居發展中國家之首。到2018年6月,中國外匯儲備中來自外商投資的部份約為5,960億美元,佔比約19.07%。

但這裏說到的僅僅是外商投資金額,如果外商真的撤離中國,除了會帶走投資金額之外,也斷然不會放棄自己的投資產生的利潤和資產升值的收益。

以前文提到的跨國企業為例,如果10年之後,該企業投資的1億美元資產升值到10億美元,在該企業撤離時,中國將要從外匯儲備中拿出對應的10億美元資金交給企業。

並且,這些錢可以通過合法渠道光明正大撤離中國,也就是說,外商集中撤離中國的風險並非完全不存在。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外資在中國固定資產的投資額僅為1,211.97億,對比2011年3,269.81億這一數字,短短五年時間便下跌了62.94%。

今年4月27日,三星關閉在大陸唯一一家網絡設備生產企業,並遣散320人。更早一點,全球著名硬碟生產商希捷公司關閉中國工廠,裁員2,000人。而我們所熟知的麥當勞,在2017年出售大陸與香港的經營權。如果列下去,這份名單可以列得很長。

當前中國所有的外匯儲備中,包括外商的投資和利潤在內,歸屬外資企業的資金約有1萬億美元。因此,一旦外資大規模撤離,牽動的不僅僅是幾處廠房,幾塊地皮。中國將要從外匯儲備中減去這1萬億美元,最終,中國真正能夠動用的外匯儲備只有4,000億美元。

4,000億美元是甚麼概念?

2017年,中國總的貿易順差額為2.87萬億人民幣,約合4,199億美元。其中中美貿易順差約為1.87萬億人民幣,約合2,736億美元。

4,000億美元,不及中國一年的貿易順差。

貿易順差不再

問題也在這裏。由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當前正面臨這方面的問題。在4,199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佔據65%份額的那2,736億美元,或許將瞬間消失。

也就是說,極端情況下,中國真正可以動用的外匯儲備僅僅只有約1,264億美元。

在大家都知道的極端情況下,某些可以從個別國家進口的物資,將失去原有渠道,中國將不得不轉而尋求其他方法。例如石油、糧食、晶片等等。

2017年,中國進口石油金額為1,623.3億美元。中國剩餘的外匯儲備,都不夠中國購買一年的石油。

而花費在晶片上的金錢更令人瞠目結舌。2017年晶片進口額高達2,601億美元,比石油足足多了將近1,000億美元。但是全球晶片基本被美日歐壟斷,尤其是美國佔據了幾乎絕大部份的份額。問題在於,我們都知道,現在這個環境下,想要繼續進口晶片勢必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然而,中國外匯儲備再經不起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大幅上漲,甚至可能一次上漲,就將中國外匯儲備中真正的「餘額」整個鯨吞。

所以,中國真正的外匯儲備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強大的武器。相反,在當前境況下,時時有崩潰的風險。

那些叫囂著要揮舞外匯儲備的大棒,打倒誰誰誰的「豪言」可以歇歇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