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生活條件、營養狀況的改善,以及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越來越多病人為糖尿病所苦,而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常見的一種慢性併發症。臨床表現以肢體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肢體無力、肌肉萎縮為主,常有對稱性小腿或下肢疼痛、灼痛或鑽鑿痛,患者會形容有如針刺或蟲蟻爬行的感覺,甚至連被衣物、被褥的觸碰都會引發疼痛。 古代已經有一些中醫生觀察到這樣的臨床表現,在古籍中描述了類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表現。例如《丹溪心法》提到:「消渴,腎虛受之,腿膝枯細,骨節酸疼。」還有《王旭高醫案》也提到:「消渴日久,但見手足麻木,肢涼如冰。」

慢性病是「久病多虛」

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的疾病,而久病多虛,以中醫的理論來說,主要的病理機轉以氣虛、陰虛、陽虛為根本而引起的氣血不足、運行不暢,肢體失於滋養進一步導致疼痛麻木、萎縮等等。

中醫的治療特色在於注重「辨證論治」,根據病人的體質與臨床表現來分型,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向與最適合患者的藥物。臨床上常用的方劑有黃芪桂枝五物湯、身痛逐瘀湯、獨活寄生湯等。

針灸可緩解糖尿病症狀

除了內科用藥之外,針灸也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神經病變所帶來的不適,包括民眾最熟知的體針,針對十二經絡做取穴、配穴,也可以在患部做局部的加強刺激、電針治療,另外還有耳針、頭皮針等。儘管糖尿病患者傷口較不易癒合,但一般針灸所使用的針具較細,只要做好消毒,降低傷口感染的機會,患者仍然可以安心的接受針灸的治療。但由於末梢神經的病變,患者對於溫度的感覺並不是那麼敏銳,因此像是熱敷、艾灸,相較於單純的針灸治療,有燒燙傷的風險,在治療時要格外小心。

患者除了尋求醫生協助,以藥物、針灸治療之外,在家中也可以針對麻木無力的經絡,加以推拿、按摩,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來緩解症狀。最重要的是必須配合醫生治療,控制血糖、血壓以及血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定期檢查追蹤。◇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