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糖果卡住喉嚨5歲女孩Lakiya險喪命。(影片截圖)
被糖果卡住喉嚨5歲女孩Lakiya險喪命。(影片截圖)

Latoya Cobb新任美國田納西州納士維(Nashville)大區安奎小學(Amqui Elementary School)的校長,為了儘快地熟悉該校學生情況,擁有駕駛校車資格的Cobb選擇放學的時候開校車送孩子們回家,以便跟學生們互動,沒想到卻救了被糖果卡住喉嚨的5歲女童。藉此事件,Cobb意識到宣導急救法的重要性。

Cobb表示,10月31日萬聖節當日,她替當日的輪值司機開校車送學生回家。送完第一趟,她原本可以休息了,但看到還有孩子在等待,決定送第二趟。「第二趟送學生的時候,當時車上已經沒有太多學生了。」Cobb看到5歲的小女生Lakiya Myles表情異常,「看起來很好笑。」

Cobb不知道Lakiya出現了甚麼狀況,於是走近詢問,但到小傢伙一直不回應。「當我靠得更近的時候,我注意到她無法呼吸,我立即抓住她、扭轉她的身體,施以哈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剛提壓了兩次,她的呼吸道就打開了,一塊糖從她的嘴裏掉了出來。」

Cobb說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10秒,從Lakiya嘴裏掉出來的是一塊酸糖果。原來,Lakiya坐在校車裏吃糖果,糖果很酸,她在努力吞嚥的時候,糖果正好卡在她的氣管處。如果不是校長及時發現Lakiya的表情詭異,小女孩很可能因為憋氣缺氧太久而造成大腦及身體的永久性傷害,甚至喪命。

獲知Cobb救了外孫女之後,Lakiya的外婆Melissa Corlew非常感激,Melissa說:「我覺得現在對我來說,她不僅是一名校長,更像是一名天使,她救了我外孫女的命。」湊巧的是,Melissa小時候也曾被一塊酸糖果卡住喉嚨,也是好心人施以哈姆立克急救法讓她活過來。

Cobb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這個意外讓她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課程,可以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了解,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如何出手營救。「悲劇隨時可能發生,學校隨時都可能失去學生。我曾經歷過這種情況(失去學生)」,Cobb說:「我很感恩那天沒有發生憾事。」

易卡喉食物及卡喉跡象

嬰幼兒發生窒息對父母來說是噩夢,一件小玩具、不起眼的家庭物品,甚至一個完全健康的小食品,都可以在眨眼之間讓孩子發生致命的窒息。在美國,平均每5天就有1個孩子死於食物窒息。

許多可列入「黑名單」的最危險食物,實際上還是很有營養的食品,這讓家長們更容易忽視其潛在的威脅。而它們之所以危險,就在於其形狀、質地和大小。

在美國俄亥俄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Gary Smith看來,西式食品中最危險的是熱狗──正好能噎住寶寶的喉嚨、完全阻塞呼吸道,導致其因缺氧在幾分鐘內死亡。

其它需要留意的危險食物可以寫成一串長長的名單,它們共同的特點包括難以咀嚼、質感Q彈、黏稠度過高或潛藏硬物等。例如:整顆的果凍、堅果和種子、蜂蜜、大塊的肉或芝士、整粒葡萄及帶核的水果(如荔枝、龍眼)、糖果(包括硬糖、水果軟糖或黏糊糊的糖果)、麻花、爆米花、大坨花生醬、多纖維或生的蔬菜、太長的麵條、多刺的魚等。

那麼,如何知道孩童窒息呢?通常會表現出以下跡象:臉色發青、呼吸困難、意識喪失、咳嗽聲微弱、吸入時會發出很小的或尖細的聲音。

哈姆立克急救法的3個步驟

如果你家裏3歲以下的寶寶窒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急救手法就是交替用力拍擊背部和推動胸部,使肺部殘留氣體形成強力氣流,讓異物衝出。最佳急救時間是窒息後4分鐘之內,窒息超過8分鐘或給孩子大腦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千萬不要把手指放在孩子的嘴裏或喉嚨裏──這可能會讓異物進一步深入氣管,讓問題更嚴重。

在進行急救之前,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五指張開,手成V字形,捏住寶寶的顴骨兩側。在你接下來翻轉寶寶身體時,這個動作可以幫你穩定住寶寶、很好地支撐他/她的身體。

取坐位,將手張開成V字形,罩住寶寶的臉。

用一隻手臂貼著孩子前胸,另一隻手臂托住孩子後背部,將其身體輕輕翻轉,臉朝下趴在你的大腿上。

讓寶寶手臂和雙腿分開,跨在你的手臂或大腿上,用力向下拍打背部5次。

急救培訓人員建議,要真正用力拍,而不是輕輕拍,以便肺部氣流能直入氣管、驅除異物。

如果拍打動作沒能讓寶寶吐出阻塞物,那麼,就再重複做推動胸部的動作。

把寶寶身體翻轉向上躺在你的大腿上,也可放在堅硬的地板或床板上;將食指和中指放在孩子上腹部,順著胸骨輕柔而快速地上推胸部,重複5次,或直到異物排出。

注意,手指接觸寶寶的胸骨,掌部則輕輕抬起。推時動作不要過猛。

繼續交替做拍打背部5次和推動胸部5次的動作,直到阻塞物被吐出來。如果不奏效,請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