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音樂的審美鑑賞有其難度,音樂不如畫作、雕塑……等藝術品可以流傳學習,而僅能依靠歷代文人關於詠樂的 詩、詞、歌、賦中看出,以下擷取部份精華的詩文作參閱:

仙樂

《范成君擊洞陰磬》
【唐】 范傳正

歷歷聞金奏,微微下玉京。
為祥家諜久,偏識洞陰名。
澹佇人間聽,鏗鏘古曲成。
何須百獸舞,自暢九天情。
注目看無見,留心記未精。
雲霄如可托,借鶴向層城。

范傳正為唐德宗時期詩人,曾為蘇州刺史,甚有才學,與詩仙李白私交甚篤,李白去世後親自為其寫墓誌銘《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

《范成君擊洞陰磬》一詩大意是說,樂聲自天宮傳來,原來是仙人范成君正在敲擊洞陰磬(鐘磬類樂器),聲音鏗鏘,曲調動聽,讓我呆立良久,即使如遠古時期雅樂的百獸率舞也難比美,我居然聽到這如此美妙的仙樂,真是暢快無比,只可惜遠在天外,不但看不見也記不清,若雲可為我的依託,我將駕鶴前往仙界繼續聆聽。

「歷歷」、「微微」這二個富有音感的詞彙描寫了仙樂的飄渺,難以捉摸。「注目看無見,留心記未精」更描寫了仙樂的殊勝,難以用人間的樂器形容,無法想像如何發聲,即使勉強記下也很難長久的感受,只能在人得道修成後親往仙界才能明瞭。

聲樂

《聽楊氏歌》
【唐】杜甫

佳人絕代歌,獨立髮皓齒。
滿堂慘不樂,響下清虛里。
江城帶素月,況乃清夜起。
老夫悲暮年,壯士淚如水。
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宮徵。
勿雲聽者疲,愚智心盡死。
古來傑出士,豈待一知己。
吾聞昔秦青,傾側天下耳。

杜甫字子美,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楊氏歌聲的動人。楊氏歌聲一起,無論老夫、壯士、愚者、智者、飲酒、伴奏者都茫然若失。「聽者疲」不是疲憊,而是聲音的哀怨造成的景像,「心盡死」更烘托了這一點。此文顯示安史之亂後四處殘破景象,借楊氏歌聲來襯托描述,最後以戰國時擅長悲歌的秦青做結尾,襯托對楊氏的讚許。

打擊樂

《方響歌》
【唐】 牛殳

樂中何樂偏堪賞,無過夜深聽方響。
緩擊急擊曲未終,暴雨飄飄生坐上。
鏗鏗鐺鐺寒重重,盤渦蹙派鳴蛟龍。
高樓漏滴金壺水,碎電打著山寺鐘。
又似公卿入朝去,環珮鳴玉長街路。
忽然碎打入破聲,石崇推倒珊瑚樹。
長短參差十六片,敲擊宮商無不遍。
此樂不教外人聞,尋常只向堂前宴。

牛殳,中唐詩人,善作長篇歌行。這首詩描寫打擊樂器方響(類似鐘謦,以十六枚銅片或鐵片製成)的特點,演奏不久就讓聽眾置身「暴雨飄飄」之中,作者先說明方響樂曲整體的氣勢,再用不同的比喻描述樂聲。

圖為「方響」,出自《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三十六卷》。(維基百科)
圖為「方響」,出自《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三十六卷》。(維基百科)

方響,是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敲擊樂器,並傳至東亞其它地區。八音分類屬「金」,因其音片呈長方形而得名,用鐵或銅等製作。
方響,是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敲擊樂器,並傳至東亞其它地區。八音分類屬「金」,因其音片呈長方形而得名,用鐵或銅等製作。

「鏗鏗鐺鐺」比喻樂聲沉靜雄渾有厚重感的響聲,漩渦中蛟龍的鳴叫顯示樂聲的洪亮,「高樓滴水」比喻樂聲的舒緩,「打山寺鐘」比喻樂聲的細碎,「公卿入朝」「環珮鳴玉」比喻樂聲的清亮,「推倒珊瑚樹」比喻曲調在入破時的響聲。這首詩的特色幾乎沒使用典故,詞彙接近口語,活潑流暢,生動自然。

《遠山鐘》
【唐】 錢起

風送出山鐘, 雲霞度水淺。
欲知聲盡處,鳥滅寥天遠。

錢起,字仲文,唐代詩人,詩風風格清空閑雅、流麗纖秀,尤長於寫景,為大曆十才子之一。

《遠山鐘》一詩描寫遠山的鐘聲隨風飄傳,「出山」二字暗點最後的「遠」字,顯示了鐘聲的洪亮。

寺院中的鐘。(網絡圖片)
寺院中的鐘。(網絡圖片)

「雲霞」「 度水」,分別在天與地,一個飄逸, 一清淺,構成開闊優美的境界,烘托了鐘聲的飄渺與清亮,後二句側重表示鐘聲消失如同鳥兒離去的「遠」 ,透過對畫面的描述,讓人深切的感到其意境的空間。文句短而意境深遠是唐詩的特點,文中未點明詩的含義,卻在文字中隱喻,也可看出詩人深厚的筆力及意境。(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