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Uber的時候遇上一位三十出頭的80後司機,從灣仔出發到馬鞍山,我們聊著一些年輕人的議題,聊著聊著他忽然說起了數差不多三年前的佔中運動,他說年輕人最需要空間,「我不談政治,也不理黃藍,但像佔中那時般,能夠有機會躺在告士打道或彌敦道的馬路上,抬頭仰望夜空,這份空間感可謂難能可貴。」這樣評價佔中的人,筆者真是第一次接觸,但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香港的青年人都比較缺乏和需要空間。

筆者去年聖誕和家人到美國旅行,從三藩市到洛杉磯一程,太太建議坐飛機,我則堅持駕車。雖然兩者的時間效率為1小時對7 小時,但在廣闊的公路上奔馳讓我充滿空間感,白天時蔚藍的天空和入黑後的夜幕星辰,坐在車子上踏了大半天油門,我一邊望著眼前的天空,一邊與內心對話,那一刻,我的內心感受到放鬆、自由,我喜歡駕車為的原來就是希望滿足心裏的空間感。

駕長途車的確很疲累,但與內心的滿足感對沖後,筆者覺得這投資的回報率還真不錯。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何現在的青年人這樣喜歡去遊行,在外地感受在香港沒有的空間,與其窮一生之力都買不起一層豆豉樓,倒不如到外地抬頭望望天空。

「空間」有多重要?至少讓人能夠放鬆心情、沉澱思緒,這些都是都市人所缺乏的。最近哈佛大學商學院發表了一份研究,他們發現金錢的確能夠買到快樂,但大前提是如果能夠買時間的話。時間也是空間的一種,思想和感受如是,現今的青少年生活壓力大的原因與缺乏空間實在有直接關係。◇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