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亞馬遜宣佈以137億美元吃下美國有機連鎖超市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對亞馬遜來說,為了維持該公司185倍的本益比與4,660億美元的高聳市值,光靠去年26%的本業營收增長率是不夠的,營收若要恢復2010-2011年的40%高增長,跨入新領域成了必經之路,而合併潛在的競爭對手則是一條快速的捷徑。

全食超市的股價高峰出現在2013年的65美元,隨後一度跌到谷底28美元,上周五亞馬遜合併消息見報後,股價由33美元飆漲29%至42美元。股價顯示全食超市是一顆蒙塵的明珠,在亞馬遜的一番琢磨打理後將大放光明。

《華爾街日報》文章則提醒讀者一個可怕的趨勢--亞馬遜將成為美國科技股將觸角延伸到其它傳統產業的先驅。現存的傳統產業若不能蛻變為科技公司,其命運不是被收購就是被剷平,企業的財富和權勢將集中在少數幾家科技大廠的手中,此一現象為鍍金時代(Gilded Age,指1870-1900年許多「強盜大亨」 靠著買低賣高而大量累積財富的年代)以來首見。

該文章舉蘋果公司為例,它正推動自駕車、原創性電視節目、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移動支付和電子現金服務等,有朝一日其市值將由目前的7,300億美元增長到1萬億美元新里程碑。該公司目前掌握近2,500億美元現金,已成為它後續大舉異業併購的後盾。

《華爾街日報》文章認為,亞馬遜和其它科技大廠的區別在於,後者的獲利主要來自核心科技業務,但亞馬遜的每個新事業都在獲利,並沒有拖公司的後腿。例如,亞馬遜的雲服務AWS每年的營業額已高達140億美元。

對消費者來說,在慶幸亞馬遜又吃下全食超市,未來購買生鮮食品將越來越方便和便宜的同時,卻必須提防亞馬遜壯大後所造成的企業「M型化」效應--在亞馬遜的快速擴張下,傳統實體通路將漸漸式微,一旦亞馬遜的異業併購效應發酵,一家家富可敵國的科技巨頭群起傚尤,傳統企業的版圖將大幅變化(或將少數轉型但大部份消失),此一趨勢的發展對一般大眾乃至整體經濟可能不是好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