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314年,張三豐67歲,三十幾年訪道求真不得,眼看著身體漸漸衰老,乾坤茫茫,何處問大道?圖為武當山。(大紀元資料庫)
▲ 公元1314年,張三豐67歲,三十幾年訪道求真不得,眼看著身體漸漸衰老,乾坤茫茫,何處問大道?圖為武當山。(大紀元資料庫)

天雞一唱海門開,日湧波濤出海來。

萬里眼光紅不斷,三山頭腦綠成堆。

遙聞笙鶴從空降,只見雲龍帶雨回。

別有飛仙揮鹿麈,令人企首望蓬萊。

張三豐〈日觀早起觀日〉

「此身長放水雲間,齊魯遨遊興自閒。

欲訪方壼圓嶠客,神仙萬古住三山。」

《東遊》/張三豐

蓬萊仙山

「方壺」、「圓嶠」是傳說中渤海的神山。《列子‧湯問》中記:「渤海之東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圓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後「岱輿」和「圓嶠」沉入大海,只剩方壺(也稱方丈)、蓬萊、瀛州三神山。

三神山是神仙居住之處,宮殿皆用金玉所成,山上花果甜美,食之長生不老。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都使人去求訪仙藥。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使徐巿入海求仙人「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遣方士入海求仙:「少君言上曰:……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醋,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

海上仙山嶗山留住張三豐尋訪的腳步,留下張三豐當年修道的故事。張三豐蹬上蓬萊閣,遠眺仙境,內心一片茫然。

張三豐三年遍遊黃河以東,蹬岱宗(泰山),「人生到此拓雄觀」,遊徂徠山,「山間六逸今安在?」遠望蓬萊仙境,未能羽化飛過去,不得大道,仙山勝景皆枉然。

中州紀行

張三豐轉向南遊,足跡遍中州(今河南一帶)南北。

張三豐來到中嶽嵩山,這裏是佛門淨土,少林寺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中。嵩山也是道家仙山,相傳漢武帝至嵩岳禮祭山神,聽到山呼萬歲,建「萬歲觀」。依張三豐言,嵩山處於八卦中離之位,離屬火,主峰峻極上達天表,上應三台星,下分太少兩室山,正是天成煉丹仙爐。

張三豐將自己比作「青蓮」——詩仙李白,遍尋嵩山三十六奇峰,未遇真師。後人說張三豐精通少林拳,然後創太極拳。

離開嵩山,張三豐蹬上道家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所謂洞天,乃是「山中有洞,貫通諸山,直達上天。」主峰頂有石壇,傳說是軒轅黃帝祭天之所。當時黃帝與蚩尤大戰,無法戰勝,「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唐杜光庭等《正統道藏》洞神部《天壇王屋山聖跡記》)

張三豐在王屋山結茅而居:

海內大洞天,王屋稱第一。

終古飛白雲,至今護元室。

巖壑響笙簧,峰尖掛日月。

我欲結茅居,煉取神仙質。

〈王屋山〉/張三豐

張三豐遍尋中州南北無所得,古都內外,只見「茫茫日落帝王墳」。

自號三豐

張三豐南行不獲,轉向西行,經西嶽華山,至寶雞。見此地山澤清幽,松濤蒼潤,正是靜修的好地方,於是「結茅聊息足」,又見山中有三尖山,秀靈之氣直衝天頂,於是自號三豐,更名全一,意為「從坤土之中植一根浩然之氣」。

張三豐曾有幾個名號,《張三豐全集》有如下記載:

「(張三豐)嘗自言云:『吾之名號,多與古今人同,知之即改,於心乃安,以故渺渺無定也。一名通,與本支遠祖高公之子同;一名金,與別支遠祖漢大司馬同,均見《留侯世家》。一名思廉,與元玉笥生字同;一名玄素,與唐大宗時言官同;一名玄化,與葛玄弟子同。因就兩名中,各取上一字,為玄玄子。又與太上聖號同,乃更為山峰。又與樸陽子同,復易為三峰。又與採戰者同,殊可笑矣。但此三峰之字,傳呼已久,不欲再行改更,因憶乾爻之連,而有坤爻之斷,不足以還純乾也,乃從坤土之中植一根浩然之氣,補其斷而全其一焉。自今以往,當更名全一,字三豐,名號於是乎大定。他若貌容疏野,不修邊幅,世人之呼我為張邋遢者,乃千古獨得之奇,有一無二之作也。』」

終南遇師

延祜元年(1314年),張三豐67歲,三十幾年訪道求真不得,眼看著身體漸漸衰老,乾坤茫茫,何處問大道?三十多年往來名山古剎,十萬黃金撒手空,萬般辛苦,衣破鞋穿師難面。

張三豐點燃香炷,祈求神開示,炷香預示他向終南山尋訪。

張三豐依神示登上終南山,發現火龍真人正在等他。

張三豐百感交集,相見恨晚。

火龍真人隱身終南,亦隱其姓名,沒人知道他的生平來歷,《神仙鑑》亦只記其號,說他具有物外風儀,世人只知其為古仙耳。

火龍真人留有絕句,道他來世,只為度三豐:

道號偶同鄭火龍,

姓名隱在太虛中。

自從度得三豐後,

歸到蓬萊弱水東。

《張三豐全集‧詩談》/記火龍先生〈偶吟〉

五、跨鶴青霄

火龍真人見等待的人到了,便悉心引領,仔仔細細將修道之真機秘訣傳給張三豐,「所謂口口相傳,心心相授。」(張三豐《玄要篇》自序)

四年之後,火龍真人再傳張三豐丹砂點化之訣,命他出山修煉。張三豐淚辭恩師,「出山尋侶助元功」(〈出終南二首〉),和光混俗者數年。

泰定甲子(公元1324年)春,張三豐南至武當山,修煉九載而終成大道,這時張三豐已近九十歲。於是湘雲巴雨之間,隱顯遨遊。

第二章 大道真機 若隱若現

一、大道淵源

千古以來,中華子民生長在神州大地,這裏流傳著最古老的傳說「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女媧補天」;有著數不盡的神話故事——黃帝乘龍飛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以及令世界各族景仰的悠久文化——太極、河圖、洛書、《周易》、八卦等。

上古的這些文明告訴人們,這個世界是神造的,人是神造的,人生存的環境是神給開創的。

本次人類文明之初,上帝命五帝相繼降臨人間,教化百姓。青帝太皞伏羲首先降生,觀察天體運行規律,始有星緯之文,龍圖河出,龜書洛呈,畫卦造書,布德行惠;隨後赤帝即炎帝神農降生,樹植百穀,民得粒食;因水火有不可相離之兆,繼而下降玄帝,在武當山道成飛昇後,降妖除魔,蕩穢除氛;黃帝位居中主,萬神無越。

史載黃帝「具修德,有茂德。」設立百官、建屋室、造舟車、興文字、作干支、製樂器、創醫學,積無量功德於後世。當時,「耕者不侵畔,漁者不爭岸,抵市不預價,市不閉鄙,商旅之人,相讓以財,外戶不閉。」那時的人心愉而不偽,事素而不飾,道統天下。

看到「天下既理,物用具備」,黃帝乃前往黟山(今黃山)煉金丹。金丹煉成之時,有珠函盛霞衣、寶冠、珠履及玉壺盛甘露瓊漿從空中降下。隨後空中又降下白龍、彩幡、珠蓋,黃帝攜臣子七十餘人乘龍飛天。

眾人見證這一輝煌的壯舉,傳頌後世。

黃帝之後,聖人堯、舜、禹在大洪水期間下世,他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完成世間使命後也修道圓滿回天。

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壞、滅的規律,三界內物質皆有陰陽兩性,造成人間的善惡同存、正邪相間。歷經二千年的繁衍生息,春秋時諸子百家學說起,魔亂世間,混淆人的思想,創世主派老子下世傳道,釋迦牟尼傳佛法,教導人重德行善,保持中華子民的道德水平相對穩定。(未完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