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不僅是一種民間普及的樂器,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喜愛,他們在歷史上留下很多與笛子相關的典故,其中包括「柯亭笛」和「聞笛賦」。

蔡邕和柯亭笛

漢代音樂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製笛,其音色優美,後人讚好笛子謂:「柯亭笛」。元辛文房 《唐才子傳‧溫庭筠》中寫道:「(溫庭筠)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彈,有孔即吹,何必爨桐與柯亭也。』」清代納蘭性德 《水龍吟‧題文姬圖》詞:「須知名士傾城,一般易到傷心處。柯亭向絕,四弦才斷,惡風吹去。」

據傳,漢朝光和元年, 蔡邕奉漢靈帝之命,發表國事評說,觸犯了宦官,被判罪流放到千里冰封的北國。後來,朝庭大赦, 蔡邕獲釋回家。一家人離開雪原,跋涉來到五原地帶,又得罪了當時的太守王智,只好轉道南行。後來,蔡邕全家到了會稽高遷。

這裏竹林很多,引起蔡邕的雅興,想取竹製笛。一天,他獨自在竹林裏挑竹,沒有找到合適的,只好來到由竹子搭成的「柯亭」。他在亭子裏四邊瞧瞧,忽然對著屋簷下的竹子數起來,數到第十六根就停住了,搬來梯子爬上去對著那根竹子又看又撫摸,越看越愛,這根竹子光澤淡黃又有黑色的斑紋,從裏到外都是一根再好不過的製笛材料。隨後蔡邕用這根竹子製成笛子後,果然不同凡響。由於竹子取材於柯亭的緣故,乃取名「柯亭笛」。

向秀聞笛

魏晉之時「竹林七賢」的向秀與嵇康年紀相當、趣味相投,關係最密,又結識了東平人呂安,三人打鐵鑄劍、侍弄菜園,隱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濫加罪名無辜受刑。

之後的某年歲末年初,向秀從洛陽返鄉路過山陽,探訪朋友舊居,殘陽西斜,萬木蕭瑟,忽從鄰家傳來一陣笛聲,悠遠深沉,想起昔日與好友把酒言歡,暢談玄理,可如今陰陽兩隔,人去屋空,不由悲從心來,思如泉湧,提筆作賦,以寄情思,以悼摯友,就是後來流傳千古的《思舊賦》。

《思舊賦》末句「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被後世傳為「山陽聞笛」,成為悼友思朋的典故,被後人廣為引用。

北周庾信《傷王司徒褒》:「唯有山陽笛,淒余《思舊篇》。」唐代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宋張炎《壺中天‧懷舊友》詞:「留得一方無用月,隱隱山陽聞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