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底,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把戰線延伸擴展到了南太平洋地區。為了維持戰爭,它迫切須要建立穩定的「大東亞後方基地」。

從1941年底至1942年春、夏,日本侵略者東拼西湊集中優勢兵力對中國的蘇北、蘇南進行「拉網式掃蕩」。作為「主力」的蘇北、蘇南新四軍部隊「戰略撤退」,分散進入皖、贛山區打游擊。縣大隊這種小型地方武裝,決定化整為零,埋藏槍枝,分散到民眾中,等待時機再圖發展。

躲日寇徐圖發展 連袂潛滬討生計

父親自幼離家學藝,隨師父四處闖蕩。20歲那年遵從祖父心願,娶王氏為妻。婚後不久,又為養家而走鄉串鎮四處攬活。就這樣時而在家,時而外出,10多年裏,共有5男2女7個孩子(其中兩個夭折)。當上大隊長,官雖不大,但畢竟名聲在外,身份暴露,回家藏身是萬萬不可能的,投親靠友,又恐連累他人。前思後想,最後聽從了姚俅的建議,渡江南下,潛入上海,隱身於都會的茫茫人海。

計劃有了,要實行起來真不容易。首先要從窮鄉僻壤的蘇北農村奔向千里之遙的大都市,這筆盤纏就不是個小數目。父親不可能回家去討取,因為一方面擔心一旦回到家,就會被妻兒老小拖住而不得脫身,另一方面恐怕即使回到家,家裏也拿不出這筆盤纏,連年戰亂,父親長期攬不到大活計,哪有工錢寄回家?而戰前打工攢下的錢,也差不多被人口眾多的一家老小花費得所剩無幾了,父親只能另想它法。

而此時的母親也正為無處躲避鬼子的掃蕩而發愁。母親找到「婦救會」討計策,無奈「婦救會」幹部個個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正巧姚俅也到天場「婦救會」找妻子商量一起撤到上海躲藏起來,他看到母親焦急的神情,就對她說:「不要著急,我讓姚白蘭(父親的字)來找你吧,他恐怕也不能在蘇北待下去了。」過了幾天,父親便和姚俅再次找到了母親,並決定讓母親回濱海說服公婆,將鄉下土地變賣,所得錢款大部份留作二老養老,剩下的作為盤纏,隨父親隱藏到上海再說。

正苦於無計逃生的母親要想活命,恐怕也只有這條路可走了。更何況,她所依賴的人是個堂堂縣大隊大隊長,這對她來說,無疑是擎天之柱。他們悄悄地回到了濱海,說服了年邁的公公婆婆,僅僅3天時間,便匆匆賣掉土地,給二老留下足夠的養老錢,買了一條小船,又買了一些草蓆裝上船,便跟著父親駕船渡江南下了。

他們沿長江北岸上行向西,直到江陰附近才橫渡長江,然後再沿長江南岸東行。幾經周折,終於在1942年4月把船搖進了上海蘇州河,並靠近長壽路橋的北岸拋錨停泊下來。(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