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潘在殊、曾嘉連香港報道】自從1998年香港賽馬會以一億港元資助首批內地高考生赴港升學,來港讀書的內地學生逐年遞增,去年人數已達近2萬人,自2003年中國開放香港高等學府在內地自主招生以來,十年增幅達十倍,而香港學生只增加15%,升學就業難已經成為中港矛盾的另一焦點。

有學者和專業人士指,大陸學子暴增,一方面是港府近年的教育政策越來越大陸化,意圖配合中共所謂的「人才輸送」政策來潛移默化改變人口結構,令民心「回歸」;另一方面是中共暴政令大陸生活環境苦不堪言,有才之士自然不會錯過來港良機。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大陸學子在香港的開放環境了解真相,認清中共真正面目後,將促使更多的大陸人知道真相,唾棄中共,從而消除中共黨文化所造成的間隔,使大陸人與香港人更能相互包容,所謂的中港矛盾自然會逐漸消失。

學者指港教育政策偏向大陸

香港十年以來,從高考時代的4萬學子到去年文憑試8.2萬名考生,爭奪的都是15,000個資助大學學位,港府一直不肯增加學額,反而強調內地生應該佔兩成學額。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昨日在《城市論壇》上表示,港府的做法完全追不上本地學生需求,反而在資助學額中有一成是內地生,他對港府不斷增加外地生的做法表示質疑。「(學額)遠遠追不上需求,所以如果這樣加下來,張力一定存在,我覺得這是很爆炸性的一個議題。」

團體促資源分配港生優先

時事評論員劉細良表示,香港政府相當有錢,但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卻不合理,沒有優先考慮港人需要,反而著重配合大陸出台的政策,「究竟你將資源用去符合十一五規劃或珠三角港深同城化的政策目標,還是先提高香港適齡入讀大學的比例到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水平?」

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譚凱邦也批評港府的教育政策本末倒置,「現在目前適齡的入大學率是有18%,其實只要將一些現在給大陸生的位撥一些過去香港人優先使用,已經可以有21-22%的大學入學率,為何這不優先做?」

譚凱邦又稱,在大學研究生和教授等學術層面,大陸的因素也越來越重,尤其是社會科學方面;相關數據顯示,大學資助的研究生(碩士、博士)有近七成為大陸學生。

中共圖輸出學術精英搞赤化

其實中共97後就一直想盡辦法,試圖令香港的民心「回歸」,除了用自由行、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經濟誘惑外,近年不斷加大力度向香港輸出「高材生」和「學術精英」,並配合相關的優惠政策吸引這些人才留港定居。

中共繼2003年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外,2008年要求港府允許非本地畢業生畢業後可無條件留港一年;而梁振英上台後,更於去年4月傳出中共容許在港中資及駐港機構外派人員延長留港時間,准許他們子女來港讀書,變相令數以萬計內地幹部及其家屬日後可循此途徑,合法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為保證這些年輕學子能執行中共的「殖民政策」,其中相當數量來港前已被中共用利誘威逼的方式「洗腦」和「共青團化」。

中聯辦逐個登記 監控利誘

而對數量巨大的其他學子,中共則動用駐港的特務機構拉攏和利誘,例如中聯辦就明確規定,凡在香港就讀、合作研究時間6個月或以上的學生、學者,都應於抵港後3個月以內到中聯辦報到註冊,逾期不予註冊;註冊在案的學生將來畢業離港時才能開具「在港澳地區學習證明」。憑這一證明,內地生回內地後才可享受有關優惠政策。
 
實際上,這個措施就是監控和利誘威逼雙管齊下,讓這些學子關鍵時刻「為黨服務」,具體體現在收集民運、法輪功和反共資料,在校園內充當五毛輿論打手,關鍵時就對中共帶來衝擊的事件進行分化煽動和瓦解。中共滲透香港校園、赤化學生會的事件,近年就時有發生。

大學學生會赤化事件簿

2011年,城市大學及嶺南大學學生會候選內閣相繼被揭發有共產黨背景的內地生入侵。嶺大該屆唯一候選內閣「燎聲」,主席廖維懿公開承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震驚校園,其他內閣成員紛紛呼籲學生投反對票及白票,令他們落選。結果選舉投票人數遠遠未達法定要求,投不信任票的佔總票數達82%,令「燎聲」成功落選」。

有學者指,廖維懿主動公開黨員身份並不尋常,在中共滲透香港校園日趨嚴重下,事件有可能是中共試水溫,刺探香港民眾的底線。

同年,城大學生會3個候選內閣中,均有成員被指是內地共青團員,其中1號內閣「百匯城川」,多達4名內地生被指是團員,掀起赤化風波。「百匯城川」其後發聲明劃清界線,重申內閣無政黨背景,並支持平反六四及盡快落實雙普選等;該內閣的內務副會長和另一閣員,其後在大紀元網站公開聲明退出共青團及少先隊。

2013年,港大學生會大選再爆出赤化風波。過千名港大學學生2月6日晚上集會,抗議選舉黑箱作業,並質疑學生會遭染紅,要求會長陳冠康等下台。該屆學生會多名成員被揭發與親北京紅色學生組織「香港各區專上學生同盟」(TSA)關係密切。TSA創辦人兼主席王耀瑩,是共青團分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亦曾任中共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基本法研究中心行政總裁等要職。◇

▲過去十年來,來港求學的內地學生激增十倍,他們既希望入讀香港國際化的學府,也嚮往香港自由民主的氣氛。圖為豎立在香港大學、悼念六四死難學生的「國殤之柱」。(MIKE CLARKE/AFP)
▲過去十年來,來港求學的內地學生激增十倍,他們既希望入讀香港國際化的學府,也嚮往香港自由民主的氣氛。圖為豎立在香港大學、悼念六四死難學生的「國殤之柱」。(MIKE CLARKE/AFP)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