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Meditation,也稱冥想),作為一種在東方延續了上千年的宗教修行方法,近半個世紀以來獲得現代醫學界的廣泛關注,並逐漸流行於西方社會,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打坐對人體的各種好處。最新實驗結果表明,長時間打坐可以增加人體腸道內的有益菌群,有助於降低焦慮、抑鬱和心臟病風險。

2023年1月16日發表於General Psychiatry (《綜合精神醫學》)上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長期打坐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三個西藏寺廟的37名佛教僧侶的糞便和血液樣本,以及19名年齡相近、飲食習慣相近的附近居民,接受實驗的僧侶每天打坐至少兩小時,時間在3到30年之間。

糞便樣本分析顯示,僧侶組腸道內的兩個有益的細菌群Megamonas(巨單胞菌屬)和Faecalibacterium(普拉梭菌)明顯比附近居民多。研究者表示這兩種細菌影響人體的炎症水平和新陳代謝,已被證實與緩解精神疾病相關,並可增強免疫功能。此外,血液樣本分析顯示,僧侶們的膽固醇標誌物明顯低於對照組的居民樣本,顯示他們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更低。

打坐可減輕焦慮 緩解疼痛

近年來不少醫學研究證實了打坐對人身心健康的益處。史丹福大學商學院講師Leah Weiss博士在接受新唐人電視台採訪時說,打坐有助於讓人更加專注,提升工作效率,也會影響人們調節情緒的能力,讓人更加冷靜。她亦引述研究指出,針對藥物不起作用的慢性疼痛, 打坐能夠有效緩解。通過打坐,人學習不再對抗疼痛,減少壓力,在放鬆下來之後身體的疼痛顯著減少,這也證實了幾千年來的傳統智慧。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學者Jon Kabat-Zinn創立了正念減壓計劃 ,使用打坐幫助對抗壓力、慢性疼痛和其它疾病。研究發現,90名慢性疼痛患者接受為期10周的打坐訓練後,他們使用的止痛藥減少了,活動能力上升了,自信心也提高了。在計劃完成後的15個月隨訪當中,大部份參與計劃的患者仍然在生活中實踐打坐方法,感受到減輕疼痛的長期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打坐

神經學家、精神科醫師、美國楊氏整合醫學中心創始人楊景端博士在新唐人電視台節目中表示,現代生活令人們長期處於慢性緊張、應激狀態,身體「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過度作用,久而久之會造成毒素累積、免疫低下、血液循環不良和內分泌紊亂等等問題。而打坐可以幫助人體提升「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協助身體的修復與再生。

他也指出,打坐來源於東方的宗教和修行方法,可以幫助人將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做到清心寡慾、心平氣和,心裏沒有雜念。他續說,打坐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在做每件事情都能一心一意的時候,就在打坐了。你在吃飯的時候,你就一心一意的吃飯,你不想昨天工作的事情、明天旅遊的事情。」人應該注意觀察自己的思想,專注在自己能掌握的事情上,「如果你在想現在我能幹甚麼,我就做這個事,你馬上就放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