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年過耳順的文藝男神梁朝偉,也開了我以為只有屁孩才玩的抖音,還對着鏡頭賣萌chok電眼,着實有點意外。儘管意外,卻也不難理解。抖音用戶最多是中国年青人,梁朝偉有兩部新片在大陸上畫,開抖音做宣傳也無可厚非。但抖音化的梁朝偉是怎樣呢?

第一支影片自我介紹——當然用普通話——情深款款向鏡頭唸一段獨白:「梁朝偉,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偶爾會發呆,偶爾也會把自己藏起來,你覺得我這雙眼睛會說話,也許因為我是不善於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人⋯⋯」還算正正常常。

但第二支影片就是典型抖音爛片了。鏡頭外有人問他如何「克服社恐(即社交恐懼症)」,梁朝偉做了三個表情動作回答:一是微笑,二是揮手,三是比心(用手指做心形手勢)。完。電影中的梁朝偉可搞笑,可胡鬧,但只有抖音的他,才會這樣無聊,這樣沉悶。

想起這個星期,日本最沸沸揚揚的新聞,就是「壽司恐襲」事件:一名17歲日本高中生在壽司郎用餐時,趁店員不覺,拿起桌上醬油瓶和茶杯狂舔,又用手指頭沾口水,塗上迴轉台的壽司,全程由朋友拍片,上載到社交媒體。結果片段瘋傳,點擊率近億,很多日本人看得膽戰心驚,不敢再光顧迴轉壽司店,壽司郎股價被少年一舔,就舔走160億日圓。

壽司郎雖已報警兼提告,少年和他的家長亦已道歉,但歸根究底,這不是個別事件。自從抖音(以及海外版TikTok)流行後,用戶為了拍短片(十數秒至一分鐘不等)刷流量,嘩眾取寵的手法層出不窮。以「壽司恐襲」為例,其實早有先例,它們都屬於日本人所謂的「迷惑動画」——「迷惑」表示給人添煩添亂,「動画」就是影片。

「迷惑動画」的主題,顧名思義,就是給人製造麻煩,以圖增加流量,除了拍自己在壽司店搗蛋,也有人會「表演」在超市吃未付款的東西,或在人家的追悼會留言板上塗鴉,或在疫情嚴峻時不戴口罩趴趴走,諸如此類。

今次壽司郎事件,在台灣網上引起廣泛討論,不少論者都歸咎抖音,指它教壞年輕人,不但破壞他們的專注力,更誘導他們為求流量,不擇手段地拍片。其實「壽司恐襲」短片是先在Twitter發布的,並非抖音,但無可否認,這個「短片新浪潮」跟抖音脫不了關係。

你可能說,不用抖音就行了。但現在IG、Twitter都引入抖音式短片,Facebook也內置了reel,一打開社交媒體,不管是不是抖音,「抖音」都會找上你。「抖音」成功之道,是因為它能夠將無聊、低俗、膚淺、缺德、弱智的內容——即最低門檻的內容——都轉化成流量,再將流量轉化成金錢。

抖音不可怕,「抖音化」才可怕。記得幾年前,我在蘋果專欄寫過一篇文,讚美梁朝偉的文采。如果梁朝偉要做宣傳,與其隨波逐流玩抖音,何不執筆撰文直抒胸臆呢?在抖音橫流的世界,我們其實更需要文字。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