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於深水埗四十四載的「棚仔」 深水埗布藝市場,將於本月31日(周二)下午5時起正式關閉。據布販透露官方曾有消息指,屆時將會「有入冇出」。有在棚仔經營超過四十載的布販表示將會從此退休;但有布販則批評當局未有認真處理賠償及搬遷問題,令她「有冤無路訴」,只能見一日、過一日。

對於棚將要面臨消失,有不少布販感到可惜,當中有檔主形容「呢個行業唔成行成市,根本冇得做」。亦有不少市民希望,保留如棚仔的充滿特色人情味的小販市場。有老布販坦言,這行業是一種專業,冀能憑自己的專業和手藝,繼續經營下去,無需靠政府資源維生。他認為,這種尊嚴不是單單用錢或用綜援金可以解決得到。

一位年逾六旬的女布販對記者表示,自1996年開始由汝州街鐵皮檔搬到「棚仔」繼續經營布匹買賣。對於將要被迫遷往通州街新攤檔,她感到相當不滿,並直指當局,未曾與布販認真處理賠償及搬遷等問題,「佢哋(當局)只係提及會賠償10萬元就算,至於點樣搬?搬咗去之後又點?無人(當局)理會過,我投訴過,亦無用」。她狠批,「佢哋(當局)氹啲老人家(布販)收咗錢就算數,其它事情根本無人跟進」。

年約20餘歲的潘小姐表示,小時候已到棚仔幫媽媽賣布,到處也充滿回憶。對於將要被搬遷,感到萬般不捨。她指出,從前很多人來買布,可是近年越來越少;至最近棚仔將要關閉的報道傳開後,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對於家人會否選擇在通州街新攤檔繼續經營,她說:「一切皆是未知之數。」

另一位年逾70歲的布販蘇伯透露,在棚仔賣布已達44載,見證棚仔興衰。對於被搬遷一事,他慨嘆「算了,做咗幾十年,都應該退休」。他又認為,當局屆時(31日)未必會太不近人情,大概會讓布販好好處理餘下布匹。

在記者眼前,雖有不少不同國籍的人在揀選心儀布料,但客人與布販之間,總能以身體語言解決溝通上的問題,討價還價之聲此起彼落。近年,人們常提起「香港的核心價值」需要保育,到底「核心價值」是甚麼一回事?或者最應該保存及珍而重之的「核心價值」,就是昔日香港人常掛在唇邊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人情味。

據資料顯示,棚仔位於荔枝角道與欽州街交界,是一座椅鐵皮搭頂的小市場,為香港最後一個具有歷史特色的賣布集中地。布販一般會從製衣廠或不同渠道,購入各式各樣的布匹,普遍會由幾十碼至幾百碼不等,行內人俗稱這些布匹為「士多布」。棚仔亦是設計系學生、小型成衣生產商、自家製衣人士、以及手工藝愛好者買布的好地方。政府於1978年,因需要在深水埗興建深水埗地鐵站,遂將汝州街一帶逾200檔布販安排到棚仔臨時經營至今。@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