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年清零,真正被「清零」的卻是國庫,中國現在的地方政府已經窮到癱瘓,儘管如此,這卻並沒有影響到各地政府,對中央信誓旦旦地許下2023年GDP目標的軍令狀。那麼,各地方政府憑何誇下海口,又是如何跟中央要錢的?地方衙門要靠甚麼衝業績呢?問題是,各地方政府,現在最危險的卻是,要面對隨時狂奔而來的兩大灰犀牛,這又是甚麼情況呢?

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大陸各地公布2023年GDP目標

我們先來看看幾個省市今年的GDP目標。

糧食及蔬菜產區山東省,將2023年GDP增長預期定在了5%以上,還設定了產糧目標,說今年要將糧食產能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去年,山東再創新高的糧食總產量是1,108.76億斤。

重慶和陝西,都將2023年GDP目標定在增長6%以上,其中,陝西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預期目標,設定在7%以上。

另一個西南大省,貴州,雖然前兩天,剛因為遵義最大的城投公司將一筆過百億的債務展期20年而備受矚目,但貴州省,竟然也信心滿滿地把GDP目標定在了6%,和重慶、陝西的預期目標相當。

寧夏、湖北以及安徽,則將2023年GDP增長目標設定在6.5%,其中寧夏政府表示,要在期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00億元以上。而安徽省,主要預期目標還包括,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進出口總額增長12%;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等。

不過,最有信心的當屬海南了,在公布的省份中,海南給出的GDP增長目標最高,達到了9.5%左右。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

大家知道,中共獨具特色的清零抗疫,拖垮財政,已經讓地方政府基本陷入癱瘓,而現在,各省給出的GDP目標一個比一個來得高,無疑,這意味著以GDP論英雄的政績考核已經死灰復燃。並且,從這些地方政府的「豪言壯語」中,也不難看出,不僅中共重走GDP論英雄的老路,基建投資,也仍是各省拉動GDP的主力軍。只是,少了房地產這個支柱,也不知各地政府還能拿出甚麼招數來完成任務。

其實,從網絡傳出的消息和亂象來看,各地政府已經暴露了自己的心虛,即使有些官員真想為地方做一點甚麼,恐怕也難以起效,因為前方還有兩頭灰犀牛在虎視眈眈。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我們先從觀察到的亂象說起。中國有句話,叫做會哭的孩子有奶喝。而這一招在中共的官場中時常出現。

我們在近期節目中,已經跟大家分析過目前中共財政有多困難,但是新一屆政府還沒換屆完成,真金白銀的救助措施也遲遲沒出現,外界認為,在3月中共兩會之後,一定會出政策,但是,有些省份現在已經揭不開鍋了,可能等不到3月兩會了。

大家看,剛剛進入2023年,一條關於百姓上街的影片就在網上流傳,原來是今年第一天,有大批河南村鎮銀行存戶,在寒風呼嘯的高速公路上,舉著白紙,討債維權。

很快,在1月4日,媒體就報道出,1月3日,河南省發布了《關於印發大力提振市場信心促進經濟穩定向好政策措施的通知》,足足列出了90條拉動經濟的措施。

從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來看,真是頗為巧合,而且在現在這麼敏感的時候,新年第一天,百姓上街維權的影片,能夠突破中共網管,廣為流傳,也不排除是有人故意放出來的。所以,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推測,那就是,地方政府沒錢了,等政策等得心焦氣躁,或是故意刺激、引導百姓上街喊口號,逼著就怕民眾造反的北京當局給當地政策開閘放水,以解燃眉之急。

果不其然,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很快,河南省的90條刺激措施,高達2萬億的投資目標就出來了。

這還不是一個個別案例,從網上信息來看,貴州和山東,也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對北京一哭二鬧過。

大家知道,前幾天,茅台之鄉貴州省遵義市,將一筆過百億的債務展期20年的消息震驚了市場,也引發了市場對地方政府債務,以及地方融資平台違約風險的關注。而展期一展就是20年,基本是公然賴賬了,原因,自然是遵義政府的手中,也拿到了中共給予的針對性政策。

既然當局單獨給貴州省專項政策,那貴州今年總得表現表現,拿出點兒有實力還錢的架勢吧。於是,我們看到,在今年報GDP的時候,揭不開鍋的貴州省,將GDP目標定在了6%,比山東還高。

說到山東,山東的情況也挺有意思的。大家看到,山東報的GDP目標並不高,低於很多其它省份。其實,山東在報出這個保守的GDP目標之前,也是向當局演了一齣哭窮的戲。

1月7日前,有大陸網絡平台上,爆出了「山東公務員」被單位要求從銀行貸款,然後高息借給城投公司;之後又有消息說,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雷丁電動汽車創始人,實名舉報昌樂縣委書記,稱其逼迫自己的公司虛報數據,以達到其個人政績。

這些消息,在公布GDP之前被傳出來,也就是說,山東政府今年實在太困難了,各政府衙門都在絞盡腦汁算計著怎麼弄到錢,而且,山東就是要讓北京知道,我們已經要窮到打家劫舍,逼上梁山了。所以大家看到,山東2023年GDP預期,只能有5%。

當然,我們這兒,也就是把這些信息,按照可能的邏輯推演一下,一切是要以事實為基準。

那麼,既然GDP作為考核標準的時代又回來了,各地政府肯定是要找項目,找資金的。以目前中國大陸的現狀來看,就不排除各地出現搶錢、搶項目、搶人的情況。前幾天,網上流傳的一條消息,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跡象,網傳說,「一汽奧迪」將從長春搬離。搬到哪去呢?搬到杭州。

我們先不說這件事情的真實與否,如果是真的,大家想一想,一汽奧迪,可以說是長春的支柱企業,解決了當地多少家庭的就業問題,也是當地政府重要的稅收來源。如果從長春搬去杭州,不是簡單的搬個工廠,還涉及人員問題,也就會將稅收、就業以及消費投資的紅利帶到杭州。所以我們看到,網傳消息說,杭州政府,願意向1,000多名員工每人補償80萬元。

每人80萬元,聽上去不少,但杭州也肯定是算過賬,這對當地GDP產生的作用和好處,相信遠遠大於這部份支出。

所以,隨著以GDP論英雄的政績考核死灰復燃,相信各地方搶項目、搶人的情況,會發生的更加頻繁。

「縣太爺」面前的兩頭灰犀牛

前面我們提到了,橫在各地政府面前的,有兩頭灰犀牛,我們現在來看看是哪兩頭灰犀牛。

首先,就是中共的政策風險。對於中國2023年經濟,不少觀察人士都不看好,有投資銀行經驗的時評人士汪浩就認為,最大的風險,就是中共政策的不確定性,比如在疫情上,當局一會兒封城,一會又突然躺平;還有,之前高喊「共同富裕」,打擊平台經濟、教培行業、房地產,現在,又要「回心轉意」了。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評級,也在12月7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以及房地產相關措施,在執行層面的不確定性,疊加全球增長放緩,將給大中華區的近期經濟發展前景蒙上陰影。

1月11日,惠譽再次指出,去年秋天結束的中共二十大,將給中國經濟領導班子帶來重大調整。惠譽認為,近年來推動中期增長的相關改革步伐已經放緩。與此同時,非經濟類事務的重要性似乎有所上升,有時候會導致政策突然轉向,這加劇了經濟波動性。

而另一個灰犀牛,就是疫情風險了。目前,中國大約有超過9億人感染,超額死亡、後遺症以及醫療體系受到巨大衝擊,這對中國社會的穩定、消費力的恢復,影響很大。而且,現在看,中國的疫情遠沒有結束,所以,是否還會出現更多的不確定性,還有待觀察。

所以,在中共政策的突然轉向之外,疫情的繼續燃燒,恐怕是各地政府不得不面對的第二頭灰犀牛。

馬上,中國新年就將到來,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規模的「返鄉潮」已經開始。幾十億人次的人流,在新年期間,是否會帶來另一輪疫情或者二次復陽的情況,也成為外界最擔憂的事情。

1月12日,曾經擔任中國疾控中心首席科學家的曾光提到,這次流行是波浪式,一波一波的,先是北京,然後到廣州、成都以及重慶等。他認為,北京流行最高峰已經過去,但重症高峰還沒有過去,有些地方的流行高峰才剛開始,但農村還沒有開始。曾光判斷,中國全國範圍的發病高峰還將持續2到3個月,重症高峰則會持續更長時間。

此前,張文宏醫生,也曾在12月中旬時表示,大陸要為新一輪疫情做好2到4個月的準備。

所以,對各地縣太爺來說,也或許能夠扛過財政危機,但是面對中央的政策轉向風險以及疫情變化的猝不及防,都讓各地政府顯得束手無策,誰知道今天許下的GDP目標,將來會不會又成了被問責的地雷呢。這就好比,一個人已經失血過多都要死了,中共非得把他拉起來跑個100米衝刺,還不許躺平。可常識告訴我們,這種強度,就算不讓躺平,也會讓人突然猝死或是心力衰竭。

所以,現在的中共官員,尤其是剛剛換屆的地方衙門,在財政窟窿和高企的債務下,已經沒有油水可撈了,但是歷史的債卻還得背。

朽木已僵,大廈將傾,各地政府,其實無論從北京當局那兒要到甚麼政策,最終也只有絕境這一條路,怎麼辦呢,只能和中央分道揚鑣了。@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沺欣
編輯:蔚然、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李松筠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