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存在變異毒株超過130個,放棄出入境管控恐釀成全球更大規模感染和死亡

中共當局12月26日宣布,將在明年1月放寬出入境管制,這是自12月初結束「動態清零」以來,再次進一步解除實施了三年的、極端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但立刻引起國際社會更多的擔憂,因為目前中國存在超過130個變異毒株,其中一些的毒性和致死率更強。

中共的防疫政策,在過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突然急轉,加劇了疫情在中國蔓延速度,而一旦放棄出入境管控,恐在全球範圍釀成更大規模感染和生命的損失。

目前在全球其它地區流行的毒株多是Omicron,也是因為其致死率低,一些國家的人稱它是「大號感冒」。

但在中國的許多感染病例中出現了「白肺」現象,這與受Omicron毒株感染特徵不同。我們從相關的醫療資訊中了解到,過去的Omicron毒株多是攻擊人體的上呼吸道,並不攻擊肺部,而早期的新冠毒株則會攻擊人體肺部,能夠造成「白肺」現象,死亡率也更高。

「白肺」是指在X光片中顯示肺部白化,是肺部受到嚴重病毒感染的症狀之一。在很多2020年初武漢的新冠感染者身上都被檢測到「白肺」。

雖然,日前中共衛生官員出面表示,「『白肺』並不意味著當年致命性較強的原始新冠毒株再次出現。」但這名衛生官員也沒有否認,中國出現了新的比Omicron更致命的變異毒株。

中共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在12月20日召開的「中共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表示,近3個月以來,中國已經監測到包括BQ.1、XBB在內的130多個Omicron的亞分支毒株。——這意味著,目前在中國存在130多個新冠變異毒株。

許文波還說,目前在中國測得的130個Omicron變異株中,約有50個變異株導致疫情爆發。疾控中心計劃在各省醫院採集重症以及死亡病人的病毒標本,並對病毒的變異實施追蹤和研究。

一些科學家認為,新的變異毒株可能是之前所有毒株組合而成的聯合體,也可能是一種全新的毒株。專家擔心,出現致病性和致死率更強的新變異毒株。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傳染病專家斯圖爾特•羅伊(Stuart Roy)博士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說,「每當我們看到新一波疫情大爆發之後,我們經常都會看到新變異毒株的出現。」 「中國的人口非常多,而且群體免疫程度有限。這似乎正是我們可能會看到的新變異毒株爆發的溫床。」 

一位網民說,「毒株大雜燴要來了。」 

然而,就在中國人還沒弄清楚,是否出現了攻擊肺部、更加致命的變異毒株時,中共卻再次混淆視聽,將「新冠肺炎」改成「新冠病毒感染」,刻意抹掉了「肺炎」二字。

中共當局12月27日宣布,由於目前Omicron毒株感染導致的症狀中肺炎不佔多數,「不能概括所有感染者臨床特徵」,所以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並將新冠病毒疫情由「乙類甲管」降低為「乙類乙管」。

按照中共政府的規定,傳染病被分為甲、乙、丙三類,甲類有鼠疫和霍亂兩種,新冠被列為乙類,但目前被作為甲類應對。

實施「乙類乙管」意味著,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有網民說,開放國門將幫助中國人把病毒帶到全世界,中共可以報復西方國家了。

新一波出國避疫潮即將到來

中共「動態清零」歷時三年,最後以病毒大爆發結束,似乎結不結束都只是中共的一句話。然而,當中共宣布將新冠疫情降為「乙類乙管」且放寬出入境管控後,網絡搜索「出國簽證」立刻暴增10倍、「機票」暴增8.5倍。2020年初,病毒源武漢封城之前,有數十萬民眾出走避疫。

中共當局12月27日發布「關於印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總體方案的通知」表示,對感染者不再實施隔離、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且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措施,包括取消入境集中隔離。官方還表示,要有序恢復中國人出境旅遊。

上述政策公布後,中國旅遊平台「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出國簽證的搜索量立刻暴增10倍;國際機票搜索量也瞬間暴增8.5倍。

依據搜索量統計,中國人最關注的三個海外旅遊目的地是日本、南韓和泰國,而上網搜索出境旅遊的用戶IP多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

中共外交部官網27日發布通知稱,要分階段增加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簡化機場入境航班處置流程,增強重點城市航班接收能力。

正當中國人把日本作為一個主要的旅遊目的地的時候,日本政府決定將重新要求對來自中國的遊客進行核酸檢測。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京對記者說,該政策將於12 月 30 日生效,那些在 7 天內到過中國大陸的人將被要求在抵達日本時接受檢測(包括日本公民),而檢測呈陽性的人將被隔離7天。

岸田文雄還在媒體前明確表示不信任中共提供的疫情數據,他說 「(中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以及私營部門收集的感染信息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很難掌握真實情況的細節,日本國內也越來越擔心。」

不僅日本,與中國大陸隔海相望的台灣政府同樣緊張,針對中共放寬出入境管制,台灣交通部27日表示,將根據情況變化,適時合理調整防疫措施。

在正式實施放寬出入境管制之前,一些中國人已經奔赴海南三亞。據媒體報道,從12月12日至18日一周的時間,「攜程平台」上北京至三亞機票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46%,機票均價同比增長14%。機票預訂量環比前一周增長近20%。同時,近一周北京遊客赴三亞的酒店預訂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長30%,環比上周增長28%。

李強接班總理有異樣 分析:需先出任副總理

近期的一些跡象顯示,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強正在接手中共總理的工作,但分析認為,他需要在2022年最後一次中共全國人大會上被任命為副總理。

2022年最後一次中共全國人大會議正在北京召開,12月27日會議第一天便公布了此次會議的全部議程,但並不包括審議人事任命的議題。預計此次人大會會期約為一周,李強是否需要首先被任命為中共副總理,然後再被任命為總理還不能確定。不過,按照政治局常委排序,李強排在總理的序列。

按照中共制定的規則,人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有任免總理、副總理的權力。但實際並非如此,中共的人大會常被稱為「橡皮圖章」、「表決器」或「舉手機器」。

自中共1949年建立政權以來,每一個中共總理都首先出任副總理,包括被鄧小平廢除的華國鋒、趙紫陽等,他們在成為中共總理之前,都有出任副總理以及在中共國務院工作的經歷。而李強前一個職務是上海市委書記,沒有出任副總理的履歷,也沒有在中共國務院工作的經歷。如果李強越過副總理而直接出任總理,將打破中共自建政以來的慣例。

大紀元專欄作家章天亮表示,李強接手中共總理的工作進程比通常情況下要快,而總理李克強則更快的交權讓位,這也是習近平與李克強之間矛盾公開化的表現。

章天亮:「我一直堅持李克強一定會退出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而絕不會遵循李鵬的先例去人大做委員長,甚至連政協主席都不可能,當初我感覺習近平如果連任,他不會容忍李克強的,現在看確實是這樣,從二十大之後,李克強基本打了一次醬油,接見了幾個世界大機構,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負責人之外,李克強就幾乎隱身了,基本不再管任何的政務工作了。」

「之後,在開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時候(12月下旬),李克強就只做了開幕致辭,之後會議總結就由李強來完成,這就顯示出李強接班的速度比傳統做法要快得多,也高調得多,這就是一個蹊蹺的現象。」

12月27日這天,中共還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上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落實二十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並「進行黨性分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最早始於中共建政前的「延安整風」運動,那是一次慘烈的中共黨內鬥爭。中共形容鬥爭是「刀刃向內」、「你死我活」。

俄羅斯遭經濟制裁打擊顯效 但仍禁止向實施價格上限國家出售石油

儘管北約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已經顯效,但俄羅斯總統普京仍決定禁止向實施價格上線的國家出售石油。

12月27日,俄羅斯財政部長安東‧西盧安諾夫對媒體表示,七國集團主要經濟體,以及歐盟和澳洲實施的石油價格上限,正在擠壓俄羅斯的出口收入,並有可能使明年政府預算赤字高於預期的2%。

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的一項法令顯示,在2022年 2 月 1 日至 7 月 1 日簽訂的石油出口合同中,凡是直接或間接規定使用價格上限機制的合同將禁止執行。

俄新社(RIA)12月23日援引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的話稱,針對俄羅斯原油和精煉油出口設定的價格上限,可能迫使俄政府明年削減5%至7%的產量。但同時,俄羅斯官員們表示,通過發行國內債券和啟動應急基金,俄政府應該能夠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分析認為,如果俄羅斯決定限制向非西方買家出口石油,可能會減少全球供應並推高價格。 如果只針對制定價格上限的西方國家,那麼影響會小得多,因為它們此前已經禁止了大部份俄羅斯石油進口。

不過,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報道,資本經濟公司的新興歐洲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法爾表示,「現在全面評估七國集團設定的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以及歐盟於12月5日生效的俄羅斯原油進口禁令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但初步跡象表明,俄羅斯的經濟開始感受到壓力。」

一位布魯塞爾智庫的高級研究員則認為,普京仍有迴旋空間,他說明「該法令含糊不清,為普京提供了選擇,讓出口到選定的國家符合上限。」 「總而言之,這表明俄羅斯處於脆弱境地,需要石油收入,因此無法採取激烈的報復措施。」

普京已下達指令,每天減少 50萬至 70萬桶石油,約為總產量的5%,到明年初達到減少7%。他認為,歐洲的價格限制,不會給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帶來任何潛在損失。@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