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中國A股、港股及中概股中,有超過1,300家上市公司、公募和私募基金集體進行了頻繁的股票回購。尤其在10月末,回購增持再掀高潮,發布回購、增持、終止減持計劃的上市公司劇增。專家認為,中共通過被其控制的上市公司操縱股市,試圖控制金融市場。

企業集體回購股份 造成巨額虧損

11月3日,《證券時報》報道,近期上市公司回購增持再掀高潮,發布回購、增持、終止減持計劃的上市公司劇增。同時,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高管掀增持潮,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終止減持或承諾不減持。

據摩根士丹利發表的中國資本市場策略報告統計,股票級主動型基金經理(Stock-level active managers)僅9月份對中國科技股累計淨沽出金額就高達330億美元,成為今年單月淨沽出最高金額。

在外資大規模離場的背景下,中國上市企業集體回購股票,但這種托市行為卻使這些公司產生了巨額虧損。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11月2日,今年A股有1,315家上市公司完成股份回購超1,500次,回購金額達1,865億元(約254.7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逾八成。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底,有125家公募基金公司自購796隻基金,淨申購金額63億元(約8.61億美元)。近千家私募機構耗資約50億元(約6.83億美元)申購旗下產品。

東方財富統計數據則顯示,今年前十個月,中國2,296隻股票型基金中僅22隻獲利,報酬率介於0.1%至26%之間。其餘99%皆慘賠,其中50家企業損失了37%至45%的投資。

截至11月2日,港股有208家公司進行股份回購,回購總金額達801億港元(約108.98億美元),創港股有回購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

《證券時報》報道顯示,超過90%港股上市公司的期間回購均價高於現價,賬面出現虧損,合計虧損高達207億港元(約26.37億美元)。截至10月31日,騰訊虧損比例為36%,虧損額達87.61億港元(約11.16億美元)。友邦保險虧損比例為21.4%,虧損額達44.03億港元(約5.61億美元)。

《證券日報》報道說,知乎從6月份開始其回購計劃,未來12個月內將進行至多1億美元的股票回購;3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進行股票回購,回購規模從150億美元增至250億美元,回購持續至2024年3月底,此舉創下了中概股回購規模紀錄。

此後,微博在3月31日宣布股票回購計劃,未來12個月內回購至多5億美元的美國存託股票(ADS),回購期至2023年3月31日;同日,金山雲宣布股票回購計劃,在12個月內以ADS的形式回購至多1億美元的股票。

不過,10月21日,阿里巴巴美股股價觸及今年以來的新低。10月24日收盤,其美股盤前再度下跌已超12%。

中共控制上市企業操縱股市

在股市下跌趨勢如此明顯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為何寧可巨額虧損也要大手筆進行回購呢?

10月31日,日經亞洲報道分析,國際投資者可發現,在香港股市交易的中國內地上市公司中,截至目前有超過三分之二(1,526家公司中有1,029家)企業修改了公司章程,加入配合中共領導的政策指導。如:「為黨(中共)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與黨(中共)高度一致」等。

日經還表示,這1,029家公司中,至少有153家公司在章程中提到習近平。這些變化反映在習近平擔任領導人期間,中共開始對企業施加巨大壓力,以加強對企業的控制。

《證券時報》報道,今年以來,騰訊回購金額達244.89億港元(約31.2億美元),回購次數達76次,9月以來的回購次數就達到30次;友邦保險回購金融達205.7億港元(約26.21億美元),回購次數達到128次;小米回購金額達25.83億港元(約3.29億美元);滙豐控股回購金額達35.15億港元(約4.48億美元)。小米、滙豐控股、明源雲、京東健康等回購次數都超過50次。

為此,中共證監會就修訂《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及《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提出「意見」。

當局聲稱,​​部份股份回購的條件設置嚴格、便利度不夠。要求縮短窗口期、降低回購門檻,​​鼓勵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董監高(董事監事及公司高層)增持股份。

10月30日,中共央行網站公布《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聲稱,要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11月4日,《證券日報》報道稱,新規下企業增持、回購熱度攀升,大單回購計劃明顯增多。最近2周滬深兩市35家上市公司36次披露增持計劃,其中33家預計回購金額上限過億元,佔比67.35%。47家公司披露回購計劃,預計回購金額上限合計152.65億元(約21億美元),增持回購計劃數量遠超去年同期。

對此,香港財經作家孫驍驥(政經孫老師)​​在其YouTube節目中表示,中共通過被其控制的企業(它們當中有很多是上市企業)行為來操縱股市。如企業集體的回購、統一的托市救市,就是其對金融市場管控的具體表現。

中共金融「維穩」難奏效

11月1日,《證券時報》報道,高達789億港元(約100.52億美元)的回購金額,似乎依然止不住港股下跌趨勢。港股最近3個月的日均成交額縮減至979億港元(約124.72億美元),對應當前30.8萬億港元(約3.92萬億美元)的市值,凸顯成交低迷。

W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募資活動大幅放緩,僅有55家企業成功IPO上市,較去年同期的73家減少24.66%;IPO募集金額僅為732億港元(約93.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885億大幅縮減74.63%。募資超過1億美元的IPO項目僅有18家,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10月19日,港交所公布,今年第三季度盈利同比跌30%至22.63億港元(約2.88億美元),期內收入及其它收益同比跌19%至43.18億港元(約5.5億美元),除去公司資金投資和慈善基金收益,港交所第三季度主要業務收入跌17%至43.24億港元(約5.51億美元)。

對此,思睿研究中國市場策略首席分析師洪灝10月31日對經濟通訊社表示,外資及港資券商的港股持倉自今年7月起明顯下跌,10月起更加足馬力逃離港股,外資及港股券商今年港股持倉從800億港元急跌至目前不足50億港元。@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