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出現移民潮,各行各業人才流失。最近公布的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承認,在過去2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了大約14萬人,故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等,宣稱要「搶人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更抵達中東國家巴林,介紹相關措施。不過,有學者和時事評論員分析,港府的措施難以吸引能夠延續香港國際地位的海外人才來港,亦追不上本地人才流失的速度,因為香港的「一國兩制」已經被破壞,防疫措施又與世界脫軌。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10月23日在NOW TV節目《大鳴大放》上稱,《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有利香港的惠民措施,但沒有需要針對可能離港的人士實行特定措施,因為很難找出潛在會離開的人,「其他香港人如何看待呢?所以我們認為這不可行,亦沒有需要,最重要的是香港要做好自己。」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23日抵達中東國家巴林,向當地官員介紹《施政報告》中「搶企業」和「搶人才」的措施,表示歡迎巴林的公司和人才來港發展。本報記者翻查資料,巴林屬於中共「一帶一路」國家之一,當地政府曾在2018年跟中共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10月24日在商業電台節目上宣稱,相信本地人才流失情況已經到頂,又說香港具備自身優勢,不需要跟新加坡比較:「自己望住自己啦!有時搵塊鏡望住自己啦!」他又稱人才流失與疫情有關,而現時「0+3」入境檢疫措施可以增加本港競爭力,期望在2023年開始,能夠吸引3.5萬名連續留港12個月的人才。

鍾劍華:「搶人才」措施欠缺新意

學者鍾劍華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真正的人才需要一個能夠讓他們發揮才能的環境,但香港已經失去了那個環境。而真正引致移民潮和人才流失的原因是香港「一國兩制」被破壞,在政治上再難予人盼望,再加上實施「國安法」、推行「洗腦」教育等,這些問題不是任何措施可以扭轉的。

關於《施政報告》的「搶人才」措施,鍾劍華認為欠缺新意,例如只是開設多幾個辦事處,放寬部份外勞專才計劃。他強調,現時本地人才流失速度快,「政府不去止血,以為找一些人去填氹,根本沒有可能徹底解決問題」。他預計將來能夠吸引到的所謂「人才」,也不是能夠延續香港國際地位的人才。另外,他形容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近日胡言亂語,反映升官的人都不是「人才」。

吳志森:高官言論令人啼笑皆非

關於港府官員「搶人才」的言論,時事評論員吳志森在其YouTube頻道形容,是令人啼笑皆非。他質疑孫玉菡憑甚麼認為流失本地人才的情況已經到頂、有甚麼科學根據、有沒有研究過為何本地人才會離開香港、流失的人才屬於哪些職業。

孫玉菡稱人才流失與疫情有關,吳志森反駁他的說法只適用於從海外來港工作的人才,又質疑本地人才流失根本與疫情無關。吳志森認為海外人才最需要隱定的環境,不要「洗腦」教育,防疫措施應與世界接軌。

劉細良:為何不去有經貿辦的國家?

前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時事評論員劉細良在《城寨》網台節目中批評港府官員出訪菲律賓、柬埔寨和巴林,質疑究竟可以在當地「搶」到甚麼「人才」。劉細良指出,設有香港駐當地經濟貿易辦事處的國家,才顯示出那裏是香港的金融經濟貿易夥伴,「為何政府反而要去那些沒有香港經貿辦的國家呢?」

中共建政後也「搶人才」

網台節目主持Tony Choi在網台「升旗易得道」中表示,香港政府的「搶人才」措施,令人聯想起中共建政後,嘗試將海外華人召回中國大陸。中共當時的做法是鼓勵民眾寫信給海外的親朋戚友,勸他們返回「祖國」為建設「祖國」出一分力,當時有一大批學術界、工商界人士、科學家從海外甚至香港返回中國大陸。

1957年,香港人容國團贏得香港乒乓球單打冠軍,但由於他是親共的工聯會成員,即使他贏得冠軍,當年也沒有記者採訪他,香港人也不青睞他。結果,容國團在親戚朋友的鼓勵下到中國大陸廣州體育學院發展,隨後再進入國家隊訓練。

1959年,容國團在西德的多蒙特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為中共贏得第一個乒乓球單打世界冠軍,也是中共建政後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因此獲得賀龍的青睞,也曾被毛澤東、周恩來多次接見,外國政要來訪,容國團也是座上賓,並且成為當時中國年輕人的偶像。

不過在六十年代,主管體育的賀龍遭中共紅衛兵批鬥,由於容國團與賀龍的關係密切,再加上他來自香港的身份,容國團也開始遭到政治迫害,被貼上「修正主義」標籤,受到紅衛兵的侮辱和毆打。1968年,容國團上吊自殺。@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