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技術問題,美國太空總署(NASA)周六(9月3日)再次推遲登月火箭發射。

如果發射成功,「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Artemis I Mission)將進行長達一個多月的無載人繞月飛行。預計火箭上的獵戶座太空艙將在太空停留37天,從距離月球表面約100公里的軌道繞行月球。

發射時間原定於周六(9月3日)下午,但在團隊發現液態氫洩漏後取消了火箭發射計劃。發射團隊曾在上午試圖解決這一新問題,在嘗試各種故障排除程序後,仍然無法填充液態氫罐。液氫是火箭大型核心倉使用的一種推進劑。

這是NASA一周內第二次因技術問題推遲火箭發射。周一(8月29日)進行的第一次發射嘗試出現了幾個問題,包括一個用於在升空前冷卻火箭引擎的系統出現故障,以及在火箭加注燃料時出現了洩漏。

與周一(8月29日)發現的洩漏原因不同,周六(9月3日)發現的是,在火箭核心倉引擎部位,負責壓入液態氫的快速斷開空腔(cavity)處出現洩漏。

洩漏是在美東時間上午7:15檢測到的。發射控制人員對管道進行預熱,希望形成一個密封圈,但在再次恢復液態氫的流動後,又出現了洩漏。控制人員停止了液態氫的流動,並繼續「關閉用於填充和排放液態氫的閥門,然後用氦氣增加地面傳輸線的壓力,試圖重新密封」。

但是這個故障排除計劃沒有成功。發射團隊再次嘗試重複之前的操作,但在手動重新啟動液態氫的流動後,洩漏再次發生。

原本計劃的發射窗口於美東時間下午2:17開啟,並在美東時間周六下午4:17關閉。

下次發射或推遲到10月份

NASA署長比爾.尼爾森(Bill Nelson)表示,發射任務管理人員計劃在周六(9月2日)晚些時候開會,以決定行動方案。下周二(9月6日)之後,有兩周的發射受限期。與此同時,廣泛的洩漏檢查和維修可能需要將火箭從發射台拖回機庫;尼爾森說,這將把發射推遲到10月。

尼爾森再次強調,發射團隊只有準備好了才會再次發射。尤其這是SLS火箭的一次測試飛行。只有在確保一切正常後,才能進行載人飛行。

他補充說:「這是我們太空計劃的一部份:準備好接受(發射)取消。」

NASA探索項目的面系統副總監傑里米.帕森斯(Jeremy Parsons)周五(9月2日)告訴記者,本周的測試表明,技術人員已修復了一條洩漏的燃料管,該障礙導致周一(8月29日)取消發射。

阿爾忒彌斯任務負責人邁克.薩拉芬(Mike Sarafin)周四(9月1日)晚間表示,火箭本身的另外兩個關鍵問題,包括一個有問題的引擎溫度感應器和絕緣泡沫的一些裂縫,已經得到解決。

「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介紹

在古希臘神話中,「阿爾忒彌斯」(Artemis)是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孿生妹妹、月亮的守護女神。阿波羅計劃是NASA第一次登月任務。NASA希望藉由阿爾忒彌斯這項新的旗艦計劃來測試新科技,目標希望最早於2025年讓太空人重返月球表面。

新的登月計劃已招募了SpaceX等商業夥伴以及歐洲、加拿大和日本的航太機構,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長期的月球基地,作為人類登上火星的試驗與準備。

「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是結合SLS火箭和獵戶座太空艙的首次飛行,它們分別是波音公司和洛歇馬田公司建造的。

被譽為世界上最強大、最複雜的火箭,SLS火箭代表了美國航太局自阿波羅時代的「土星五號」(Saturn V)火箭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新垂直發射系統。

SLS火箭高度相當於一座322呎高的摩天大樓,比自由女神像還高。它是一種複雜的運載工具,基於NASA穿梭機和阿波羅計劃的技術,但是經過了改進。

燃料充足的SLS重達570萬磅,可產生高達880萬磅的推力——比上世紀阿波羅計劃使用的土星五號火箭高出15%。SLS使用四台液體燃料RS-25引擎以及一對固體火箭助推器。

獵戶座飛船和阿波羅號相比,體積更大更現代化。據負責監製獵戶座飛船的邁克.霍斯(Mike Hawes)說,該飛船外型與1960年代將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的阿波羅飛船相同,但它的底座直徑要比後者寬出大約一米,可以容納四名太空人,而阿波羅號則能容納三名。

獵戶座飛船還採用了現代製造技術,消除了結構中的焊接缺陷。機載電腦可處理大量數據,和阿波羅號相比,能收集更多信息。#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