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加拿大人班廷爵士發現了胰島素,他沒有申請專利、控制胰島素的商業生產,他的這份善心,讓注射胰島素這種治療糖尿病的方法得以迅速傳播。但奇怪的是,同一時期,美國的糖尿病人卻堅信,威士忌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一)

1923年,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家社區醫院,老約翰再次見到了他的醫生納吉爾:「大夫,這該死的糖尿病,讓我的眼睛又模糊了。」醫生很同情地看著老約翰:「您是不是覺得來一點兒威士忌,可以緩解您的不舒適?」老約翰感激地點點頭:「嗯,最好是肯塔基威士忌,最有效了。」醫生搖搖頭:「約翰,美國酒廠都關門了,這你不是不知道,考慮一下蘇格蘭的威士忌吧。」納吉爾醫生收下了約翰給的小費,告訴他:「蘇格蘭威士忌有豐滿的海風的味道,對你肯定有幫助。」

美國自1920年頒布禁酒令,社區醫院和私人診所就成了一個合法賣酒的渠道。禁酒期間,需要威士忌作為處方的「病患」大量增加。不少醫生變成了「酒商」。據統計,美國的醫院一年就開出 100 萬加侖的威士忌處方。《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靠販賣私酒發家的主角蓋茨比的原型George Remus,正是他發現了藥用威士忌的巨大商機。當時因禁酒令酒廠都關門了,他就以很便宜的價格買下釀酒廠,釀造出威士忌,不放在商店裏賣,放在藥店裏賣,賺了大錢。

美國不是善於制度設計的嗎?怎麼搞出來這麼一個荒唐的禁酒令呢?這其中有多重原因。

拉斯維加斯的暴徒博物館的禁酒時代展覽。(Getty Images)
拉斯維加斯的暴徒博物館的禁酒時代展覽。(Getty Images)

(二)

美國早期從歐洲來的移民,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逃避宗教迫害的新教徒,一類是尋找新生活的移民。逃避宗教迫害的新教徒,他們遵守聖經,不酗酒;但是來尋找更好生活的這些人當中,就甚麼人都有了,到了19世紀初,這類來新大陸尋找新生活機會的人越來越多。

美國東北部的紐英倫地區,冬天很冷,很多工人發了薪水,第一件事就是往酒館跑,哥幾個聚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吹吹牛,也暖暖身子。可是有的人喝醉了,回家就撒酒瘋,打老婆、打孩子,還有的醉醺醺地去上班,結果釀成了工傷事故,這個問題後來變得比較嚴重了。

一些美國的新教徒把酒館視為犯罪的溫床,認為這些和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是相衝突的,是道德低下的移民對美國的腐蝕。儘管美國信仰自由,但是佔據社會精英地位的美國的新教徒,通過立法來貫徹自己對信仰的主張,這是憲法修正的第一個因素。

美國的婦女原來沒有投票權,要反對家暴、反對酗酒,婦女只能走上街頭,甚至跪在酒館前面請求男人們不再喝酒。但是到了1920年,情況變了,美國婦女有了投票權了,於是很多政壇大佬走出來說:怎麼能讓我們的母親跪著呢!用你們的選票,把男人們從酒館裏趕出來!拉選票的政治承諾,成了修改憲法的第二動力。

再一個原因,全世界都知道德國人會釀酒、會喝酒,在美國的德國移民也不例外。但是1917年,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一下子成了美國的敵人,於是禁酒就等於愛國。

就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種種因素匯合、交集在一起:社會精英在政治上和媒體上的話語權;社會巨變的背景;婦女有了投票權;再加上戰爭的突發性——頒布禁酒令的天時、地利、人和幾乎都具備了。美國的憲法第18號修正案獲得了足夠州議會的批准,1920年的1月2日,禁止釀造和銷售酒類的《沃爾斯特法令》生效了。

1932年禁酒探員破獲製酒工廠。(公有領域)
1932年禁酒探員破獲製酒工廠。(公有領域)

(三)

不過,雖然不准賣酒,但是在家裏還是可以喝酒的。禁酒法案生效前一天,人們搶購酒運回家。最後一個晚上,大街上空無一人,全美國都喝醉了。一位反對禁酒的參議員說:「今天晚上是美國人個人自由被剝奪的前夜。」

美國的「禁酒法案」存在一條明顯漏洞:雖然禁止銷售含酒精的飲料,但並不禁止販賣釀酒的原料。好嘛,這下子熱鬧了,人們想出各種方法繞開禁令。

加州三藩市東北邊的納帕谷,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地。禁酒令實施以後,那裏的葡萄種植園主不能釀酒了,他們把葡萄酒原料製成「葡萄磚」,以葡萄乾加上酵母的形式出售,還在產品的包裝上寫上醒目的「警告」:「如果您不小心把這些東西加入到一加侖水中,並置於密封罐中保存,那麼一定要當心,不可在室溫下保存,否則在二十天後它可能會變成葡萄酒。特此警告!」消費者一看,心照不宣,買回葡萄磚,溶解在水中,密封放在室溫下,等待二十一天,就有酒可喝了。

Vine Glo是當時最有名的打擦邊球的產品,這是一種經過調配的濃縮葡萄汁,稀釋後放置若干天後,可自然發酵成酒。這種產品包裝上也印著警告字樣:「消費者不得把稀釋後的葡萄汁放置21天,否則葡萄汁就會變成酒。」

還有一種叫NearBeer(準啤酒)的啤酒原料,也警告買家:「千萬別做以下幾個步驟,不然就會釀造出高酒精度的啤酒。」 

雖然人們總能想出各種方法弄出酒,但是這些拿回家的產品,就跟「大躍進」的小高爐一樣,出來的產品品質低劣。想要喝純正的好酒怎麼辦呢?地下酒吧和黑社會就這麼誕生了。黑酒吧的誕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乃至世界文化。為了喝一口地道的酒,不同膚色的人們都聚集在地下酒吧,在這裏,黑人、白人的界限分得沒那麼清楚了,種族融合居然在酒文化中開始了。爵士樂也是那時候開始流行的,您了解地下酒吧這段歷史後,回頭再去聽聽爵士樂,是不是有一種偷偷摸摸、醉醺醺的感覺?

在禁酒令帶來的巨大利潤驅使下,一些老鄉會、幫會組織,慢慢演化成了現代黑幫的社會生態、組織方式,一直發展為今天中美洲、東南亞的國際販毒集團。而相應的,控制黑社會的政府機構也變得異常強大,那就是FBI聯邦調查局的成立。實施禁酒令,不但沒有禁掉酒,沒能讓社會更加純淨,反倒帶來了黑社會的繁榮。

失控的黑幫和地下酒館,在家中飲用自釀酒經常傳出中毒死亡事件,這些讓人們開始意識到,禁酒令也許不是個好主意。到了1929年,大蕭條來臨,人們覺得釀酒業也許可以幫助經濟振興。

反對禁酒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總統後,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二十一修正案,1933年12月5日,第二十一條修正案正式生效。廢除了第十八修正案。當天,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們聚在一起,舉杯慶祝禁酒令的死亡。

(四)

美國憲法是一部有意思的憲法,有一種深刻的不信任在憲法裏:總統是不可靠的,政府是無賴,而人民呢,也得防著。

咱們知道,WASP是美國的精英階層,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就是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他們是禁酒的主要推動者,精英階層儘管人數不多,卻構成了社會的主流,他們的思想就成了社會的思想。

美國憲法第十八條修正案的失敗,標誌著這種社會精英試圖代替社會思考的努力失敗了。人民不忘憲法初衷,成為憲法變革的原動力。

在中國,被定義為精英階層的人群跟美國的精英不一樣,中國的所謂精英是服務獨裁者和權貴階層的,他們媚上的本質,讓各種專家、各界領袖,包括所謂的商業領袖、億萬富翁,都在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改變規則,而且,他們還成為隨時可能被「推出午門斬首」的一群人。

實際上,中國的精英跟當年美國的沒有選舉權的婦女一樣,只有下跪的權力。中國精英唯一的出路,就是跟底層民眾一起,成為中堅力量,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人民。這也許是人們從美國沒有酒精飲品的十三年中,看到制度是如何折騰人民之後,所能得到的最好啟示。◇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