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張居正病故,死後被彈劾、抄家,萬曆帝從此正式親政。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大明王朝江河日下。

萬曆時期的內政,一方面昏昏沉沉,一方面吵吵鬧鬧。說昏昏沉沉,是因為萬曆三十一年沒上朝;說吵吵鬧鬧,是因為從萬曆這一朝開始出現黨爭,當時的東林黨和很多其它黨派,如浙黨、宣黨、楚黨、齊黨、昆黨等吵得一塌糊塗。

◎建儲風波

除了黨爭之外,萬曆這一朝還發生了很多事。萬曆遇到的第一個內政上的大麻煩就是建儲——立太子的問題。萬曆的長子朱常洛是恭妃王氏所生。他的二兒子剛出生沒多久就夭折了。一個鄭姓妃子為他生下了三兒子朱常洵,朱常洵被封為福王。萬曆非常喜歡福王,而且特別喜歡鄭妃,他把鄭妃冊封為鄭貴妃。

那時皇后無子,而子以母貴,就是說在萬曆的兒子們當中,不再是誰年齡最大誰當太子,而是誰母親的地位最高,誰就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福王的母親乃是貴妃,這樣,福王就有了被立為儲君的機會。

但是在儒生看來,這屬於廢長立幼,不能接受,所以他們就一直敦促皇帝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萬曆帝的態度就是不理他們。大臣們覺得長子的地位不保,就去找內閣首輔。這時的內閣首輔是申時行。申時行是一個態度溫和的老好人,甚麼人也不得罪,他處理問題的方法基本上就是留中,就是你交給我了,我不處理,我也不回答你,假裝沒這事。

申時行當時對官員們說,我去跟皇帝談,勸皇帝立長子,但你們就不要再提了,禮部的官員說一說還可以,兵部的、刑部的,這事跟你們沒啥關係,你們就別說了。之後,申時行就去跟皇帝講,皇帝也不給他一個準話。結果很多大臣就覺得申時行在壓制他們,對申時行也心生不滿。

萬曆十八年,萬曆皇帝跟申時行和百官說,朕特別不喜歡你們吵吵鬧鬧,你們越吵,我就越不願意立太子。如果你們一年的時間別提這事,別跟我吵,明年我就立長子為太子。結果又有人出來接著說,萬曆皇帝一生氣,就真的不立太子,事情一直拖到了萬曆二十九年,才正式把長子立為太子。

◎梃擊疑案

萬曆四十一年,又出事了。當時有人傳謠,說鄭貴妃要讓她的兒子當太子,所以就用巫蠱之術詛咒太子朱常洛。使用巫蠱之術那是不得了的事,萬曆把它強行壓了下去。結果兩年後,又出了一件與建儲有關的事,即「梃擊案」。

「梃擊案」是明末三大案之一,另外兩案分別是「紅丸」和「移宮」。「梃擊案」是怎麼回事呢?萬曆四十三年,有一個不知姓名的男子,突然拿著一根棍子闖到宮裏,打傷了宦官李鑒後被抓。這人是個平民,奇怪的是,大內是戒衛森嚴之地,一個平民怎麼能夠手持棍棒進入大內、打傷太監,而且他闖入的是「慈慶宮」,是太子住的地方。

神宗下令嚴查此事。調查結果說此人叫張差,有精神病,但又有人說,這個人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眼神奸猾狡黠,不像是精神病,可能是裝的,他背後肯定有主使之人。於是接著查,果然發現了兩個主使的人。這兩個人都是宦官,在鄭貴妃的手下當差。

如果把這些線索拼到一起,得出的結論就是,鄭貴妃讓手下的兩個宦官在外邊找了一個平民打手,將他帶到宮裏,感覺好像這個人就是來行刺太子的。這時,鄭貴妃的嫌疑就已經很大了。但是仔細想想,又會覺得有問題,為甚麼呢?因為鄭貴妃本來就處在被人懷疑的地位,大家老覺得她一心要福王取代太子。那鄭貴妃幹這個事,不是智商太低了嗎?

那麼,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當時的大臣們分為兩派,東林黨支持太子,要嚴辦鄭貴妃,還有一部份人支持皇帝,知道皇帝不想處置鄭貴妃。萬曆這個時候已經二十五年沒上朝了,一天突然召見百官,對百官說,外邊經常有人傳言說我要換太子,但是我向大家保證沒這回事兒,太子非常聽話,跟我的關係非常好,而且太子已經有了他自己的兒子,我怎麼可能換太子呢?之後,萬曆帝為了息事寧人,各打50大板,把張差和他所供出來的兩個幕後指使的宦官殺了,「梃擊案」不了了之。

然而,「梃擊案」一直到天啟年間還被反覆提起,此案也成為文官黨爭的重要話題。除了宮內與朝中的紛爭不斷,萬曆還有一些嚴重的擾民政策。

◎萬曆怠政

《明史·神宗本紀》中最常出現的兩個字是「不報」。所謂「不報」就是有人給皇帝寫表,請皇帝提出處理意見,皇帝就是不回答。萬曆最後怠政到甚麼程度呢?朝廷的官員出缺,吏部要選拔官員填補空缺,然後交給皇帝批准任命,但是萬曆皇帝對這樣的請求都是「不報」,所以很多官位缺員之後就補不上去。有的官員父親死了,要回家守孝三年,打報告請皇帝批准,而皇帝卻不批覆,以至於有的官員扔下官位就跑回家守孝去了;有的官員病死,補不上來新人,導致很多國家大事沒有人處理。

萬曆三十四年,皇帝不接見朝臣十七年以後,天下13個巡行御史缺了9個,各地的郡守缺了一半。當時的內閣成員給皇帝打了一個報告說,前一段時間我們朝臣開會,我們看來看去,發現六部尚書現在只剩下一個人了,只有戶部尚書趙世卿還在,剩下五個部門都沒尚書(沒有正職),侍郎底下的官員缺的更多。

朝廷缺官員而皇上不管,會帶來很嚴重的問題,特別是負責司法的官員出缺。古時候,如果一個人告了另外一個人,一般情況下,被告不管有罪沒罪,都會被先抓到縣衙去,然後由縣官審理。縣官如果一時沒空,就先關到牢裏,之後再審理。但是,那時候缺了一半官員,所以沒有人審案子,一旦有人被告就關進監獄,永遠沒有人審,就永遠在監獄裏待著,監獄的條件很惡劣,很多人病死、老死在裏面,造成很多冤獄。

◎礦稅之亂

萬曆朝發生了多次對外戰爭,比如寧夏哱拜之亂;貴州播州的楊應龍之亂;在河套地區跟韃靼作戰;在東北地區和土蠻作戰;南方和緬甸作戰;為了救朝鮮,和日本作戰。

打仗要花錢怎麼辦?萬曆皇帝的辦法就是加稅和開礦。這就是當時極為擾民、廣受後世詬病的「礦稅之患」。萬曆時期,有人跟皇帝說,很多地方有礦石,如果挖出來,能夠給朝廷增加多少多少收入。於是皇帝就派出礦監(太監)到這些地方去管理挖礦。除了礦監之外還有稅監,就是派太監到外面去收稅。這些派出去的太監,根本就不懂挖礦的事,到了地方上就盤剝當地百姓、敲詐當地官員,當時的「礦稅之亂」令民怨沸騰。

我們舉一個例子:《明史》第三百零五卷講了礦監陳奉。陳奉壞到甚麼程度?他一到地方上,就敲詐官吏,並剽掠商旅,招人憤恨。有一次,陳奉從武昌到荊州去,沿路有上萬百姓站在道路兩旁,不是歡送他,而是鼓譟吶喊,朝他的隊伍扔石頭。

這個人當時還幹了兩件甚麼壞事呢?一個是挖墳。陳奉知道有很多過去的高官,陪葬品中有很多值錢的東西,他就把他管轄區內所有的墳全部挖開,把裏邊值錢的東西拿出來。另一個就是姦淫婦女。他雖然是個宦官,但他手下的很多人並不是宦官,他們經常姦淫婦女,有的直接闖到人家裏,或者是把女孩抓到礦稅監(相當於稅務署)。當時地方官員給皇帝上表,說陳奉手下的爪牙姦污了很多女子,上萬人把陳奉住的房子圍起來,要與陳奉同歸於盡。

當時負責開礦的人到了地方以後,第一不懂怎麼開礦;第二不懂礦產管理;第三不知道怎麼製造工具;第四不知道怎麼組織工人;第五不知道怎麼保衛礦藏不被別人搶走。這些人甚麼都不懂,他們到地方去就是幹一件事——盤剝百姓。那挖不出礦石來,怎麼給國家交錢呢?他們就把可能挖出來的礦石應該值多少錢,全部攤到百姓的稅收裏去,交給中央政府。當時礦監給全國帶來的動盪非常之大。

稅監也是一樣,各種稅目花樣繁多,珠寶、名貴的木材、海關、店鋪、商城等等都要收稅。當時的禮部侍郎馮琦說:「礦使出而天下苦,更甚於兵;稅使出而天下苦,更甚於礦。」(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也已於2019年底面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