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通訊科技快速發展,通過LINE等社交媒體進行親子的互動與溝通,已是非常普遍的事。然而,科技再如何發達,都無法取代親子間面對面的互動。

學校課業的競爭、考試及升學的壓力,導致現在的孩子患上憂鬱的風險越來越高。當父母思索如何才能把孩子教養得好時,請記住!不同年紀的孩子有不同的需要。在教導小孩時,父母需要多用心「陪伴」,而不只是「說大道理」。父母需要去改變孩子的「行為模式」,不是單單讓孩子感到「愧疚」就可以了。

親子間的陪伴學習,是一種無可取代的幸福記憶,孩子稚嫩的臉上難掩的喜悅,無疑是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這不僅是父母生活責任的一種趣味,也讓我們看見生命的尊貴與價值。

一個和諧的家,離不開父母對孩子的「愛與陪伴」,而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師與榜樣,不要小看了大人的力量。前幾年利用假日閒暇時,將所學的手作紙雕藝術,與孩子們動手共同製作愛與回憶禮物的同時,也一起腦力激盪分享用手創作的那份感動。如今,手作的物品越來越珍貴,回憶起邊跟孩子聊天,開心互動慢慢縫製,這樣的親子手作回憶無疑是甜蜜的。

一起攜手成長這條路上,父母該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又有甚麼可以調整的教養空間呢?大人給予孩子的是一個「家」,而不只是一間「房子」。

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甚麼呢?其實親子間那份共同學習及互動,才是無可取代且終身受益的心境感受。身為父母的我們也通過這樣的陪伴,在忙碌工作中重新獲得正向的振作能量,少了壓力,孩子也開心。如今,活在變化快速的新科技世代,讓我們多構建屬於孩子的童年回憶。◇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