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推行的「葵涌兒童留聲台」,於今日(24日)舉辦「小小調查員」成果發布會,社區小幹事對區內兒童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劏房環境僅獲評3.9分不及格,近八成劏房兒童疫情期間視力及體能下降,逾半劏房家庭關係變差。社區小幹事建議,政府應為劏房兒童提供疫後支援,包括提供免費視力檢查等,更需要完善社區規劃,讓他們能獲得足夠的成長空間。

「小小調查員」活動於今年2月至7月舉行,由18名來自石籬及葵芳兩區、8至12歲的社區小幹事,分別就3項由兒童共議選出的社區議題進行研究。

近年香港小學生多次因疫情而需要停課,長期逗留在家,尤其對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兒童成長造成影響。社區小幹事許銘軒利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區內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兒童意見,當中收集到共70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兒童表示疫情期間視力與體能顯著變差,相信與長時間網上上課及缺乏運動有關。因應停課,劏房兒童不但沒有了每周基本的體育堂,加上家居環境狹小欠缺運動空間,公眾遊樂場關閉更導致兒童失去日常遊玩的地方,令兒童體能每況愈下。

至於對學業的影響,近九成兒童於問卷表示,在疫情期間學業顯著變差。小幹事分析指,基於網課學習體驗比實體課堂差,突如其來的假期中斷了學習,同時缺乏其它學業支援,包括功課班、個別科目補習等,令學童更難追上學習進度。

另外,有八成兒童認為疫情期間生活沉悶,逾六成更感到不悅及無奈。小幹事分析認為,停課停學、長期逗留在私人空間不足的劏房環境中,令劏房兒童衍生出許多負面情緒和無力感。基層家庭更難以提供多樣化的活動予兒童,令劏房兒童疫情下的生活更為困難,長遠而言,對基層劏房兒童的精神健康構成威脅。此外,逾半受訪兒童反映疫情期間家庭關係變差,由於劏房環境狹小,缺乏足夠私人空間,疫情期間更容易與家人爭吵,一旦發生爭吵更容易越吵越兇。

社區小幹事許銘軒建議,政府應為劏房兒童提供疫後支援,包括提供免費視力檢查,以彌補過往兩年錯失的學童保健服務,學校還應提供更多免費的課後學習支援,包括課後功課班、補習等,讓基層學童可以追回學習進度,另外政府應撥款給予學校或非牟利機構,提供更多社區親子活動,以維繫親子關係。兒童事務委員會非官方委員黃梓謙亦表示,疫情令兒童長留在家,直接影響基層兒童肥胖及視力,建議多鼓勵兒童走出社區。

「小小調查員」活動於2022年2月至7月舉行,就三項由兒童共議選出的社區議題進行研究。社區小幹事建議,政府應為劏房兒童提供疫後支援,包括提供免費視力檢查等,更需要完善社區規劃,讓他們能獲得足夠的成長空間。(宋碧龍/大紀元)
「小小調查員」活動於2022年2月至7月舉行,就三項由兒童共議選出的社區議題進行研究。社區小幹事建議,政府應為劏房兒童提供疫後支援,包括提供免費視力檢查等,更需要完善社區規劃,讓他們能獲得足夠的成長空間。(宋碧龍/大紀元)

兒童事務委員會非官方委員黃梓謙亦表示,疫情令兒童長留在家,直接影響基層兒童肥胖及視力,建議多鼓勵兒童走出社區。(宋碧龍/大紀元)
兒童事務委員會非官方委員黃梓謙亦表示,疫情令兒童長留在家,直接影響基層兒童肥胖及視力,建議多鼓勵兒童走出社區。(宋碧龍/大紀元)

劏房環境僅獲兒童評為3.9分不及格 衞生通風獲選理想家居環境首要條件

有感於不同的居住環境以及社區規劃,都對兒童的成長造成極大影響。有小幹事收集146份區內兒童的有效問卷,調查顯示劏房得分只有3.9分被評為不及格,遠低於公屋7.6分及社會房屋8.8分。當中逾九成受訪兒童同意劏房環境太狹窄,會令兒童感到不舒服,更影響他們成長。接近七成兒童同意公屋及社會房屋的單位面積較大,租金亦更為相宜。

至於理想的家居環境條件,受訪兒童認為,衞生、通風為首要條件,兒童擁有獨立的房間列第二,而第三則是單位面積要大,足夠家庭人口生活。根據受訪兒童對於社區配套的意見的調查結果,小幹事制訂了8大兒童生活圈應有的社區設施及配套,當中包括:圖書館、公園、遊樂場、街市、商場、運動場、交通設備,以及免費無線網絡。

社區小幹事葉梓灝指,劏房的面積一般只有公屋單位的一半,全家人均居住面積不足,更沒有適合兒童成長的基本生活空間,另外劏房對比公屋及社會房屋,呎租高昂,令劏房家庭百上加斤。葉梓灝認為,對於居住於劏房兒童來說,更需要有完善的社區規劃,讓他們可以於社區中獲得足夠的成長空間,補足居住於劏房中的缺失。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高級服務協調主任陳清華表示,「葵涌兒童留聲台」計劃旨在讓石籬及葵芳區的兒童,認識並識別社區中與他們切身相關的問題,並針對這些發現開展兒童主導的行動。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表示:「希望社會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予兒童參與決策,鼓勵兒童勇於表達個人意見,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全港關注劏房平台代表秦海城表示,兒童所調查的社區配套正是聯合國所提的適足住屋權上的一環,建議政府需快落實本地的住屋標準。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高級服務協調主任陳清華。(宋碧龍/大紀元)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高級服務協調主任陳清華。(宋碧龍/大紀元)

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宋碧龍/大紀元)
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宋碧龍/大紀元)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代表秦海城。(宋碧龍/大紀元)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代表秦海城。(宋碧龍/大紀元)

約九成兒童支持梨木道公園翻新 建議提供兒童表達意見的機會

在2019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宣布將會為全港170個公園進行規劃改建,當中梨木道公園已於2021年度列入葵青區會改建的公園,然而政策公布至今,政府甚少進行公眾諮詢。小幹事收集到共72份有效問卷,了解區內兒童對梨木道公園的意見。

調查發現,近九成兒童同意梨木道公園需要進行翻新,社區小幹事梁迎樂認為梨木道公園已久經修葺,不少設施殘舊,加上全部遊樂設施也是組合式設施,設計乏味欠缺新意。除了遊樂設施外,近八成受訪兒童表示,在公園遊戲時候經常遭保安制止,令兒童感「無癮」。

以100分為滿分,受訪兒童對梨木道公園的平均評分只有54分,小幹事分析除了因為設施殘舊外, 整體公園規劃亦欠佳,大量空地欠缺設施,而多用途草地甚少對外開放,另外洗手間距離遊樂場太遠亦是其失分原因。

社區小幹事梁迎樂建議,梨木道公園應開放多用途草地給予公眾使用,可於遊樂場附近設置更多讓照顧者坐下或休息的地方,遊樂場亦應重新由兒童角度設計及規劃遊樂場,設置更多鞦韆滿足區內兒童需要,並為區內兒童提供更多提交意見的機會。兒童事務委員會非官方委員雷張慎佳亦認為,未來新一屆政府應繼續推動兒童參與表達意見。@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