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揚言將買下台積電的紫光集團在2021年宣告破產,後通過引資進行重組,日前傳出台灣的鴻海集團入股紫光,且已交割完成,投審會並未收到鴻海的遞件申請,引發高度關注。學者認為,鴻海入股紫光要關注的是敏感技術、人才外流的問題,背後確實有風險,投審會對此應會謹慎處理。

上周爆出,鴻海透過旗下工業富聯投資98億人民幣入股紫光17.85%的股份,鴻海在14日公告,證實入股紫光的事實。該投資事實已發生,但並未經過投審會核准,等於先斬後奏,經濟部可依法開罰最高新台幣2,500萬元。

此案存在的一大隱憂,是美國關注的半導體等敏感科技,可能存在外流中國的破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說,這樣的隱憂確實可能發生。

紫光由中共控制 鴻海難有主導權

邱俊榮說,鴻海入股紫光,股份僅不到20%,若用歐美的標準確實是大股東,但在中國就不是這樣,由於紫光是由中共政府所控制,鴻海即使握有股權,仍無法決定公司的收購、投資與生產等決策,沒有太多主導力量,無法佔太多便宜。

「好處看起來不太明顯。」邱俊榮說,壞處的部份則顯而易見,鴻海一旦入股,得肩負起帶動公司獲利的責任,最簡單的模式為替公司注入技術、設備等可獲利的因素,特別是為了規避審查,可能採取境外交易路徑,「鴻海如果無法獲利,為甚麼要入股?」

邱俊榮說,舊紫光是通過中共大量的資金挹注而發展,現已證實這是無效的模式,而新模式勢必聚焦在技術取得上,這增添鴻海為紫光帶入技術的風險。

邱俊榮說,美國持續處理半導體關鍵技術流入中國的問題,日前敦促荷蘭政府要求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禁止出售極紫外光(EUV)或深紫外光(DUV)微影設備給中國。過去台積電也受到美國關切,禁止出貨給華為。

邱俊榮說,台灣過去的心態是左右逢源,製造業為了利潤造成技術外流、人才外流等問題,甚至影響到國安。但近年自中美貿易戰起,隨著中國生產環境惡化、經濟衰退,以及美國組織聯盟對抗中共,讓台灣跟著民主陣營順勢解決過去的問題。過去常稱兩岸發展密切關係,才可解決台灣經濟問題,但這幾年兩岸慢慢疏離,台灣經濟反而更好。

邱俊榮說,鴻海正積極發展電動車、元宇宙等技術,這需要跟美方維持良好互動,如今又入股紫光,這就很耐人尋味。

關於投審會的態度,邱俊榮認為,應該會謹慎處理、嚴格看待,否則若引來美方制裁,會對台灣經濟帶來潛在風險。

投審會:會留意敏感技術動向

投審會官員對《大紀元時報》表示,目前尚未決定對鴻海開罰,罰款部份法律規定是5萬至2,500萬元。鴻海已通知會向投審會遞件申請,會視實際申請狀況,進行相關審查。

投審會官員說,有注意鴻海是否將敏感技術帶去中國,目前對企業赴中投資,有些是有條件開放,包括:IC設計、封測、製造業,這些需經過申請許可,等鴻海提出申請後,經濟部工業局會依照關鍵技術小組審查工作要點進行審查,決定處理方式。若投審會裁定不通過,鴻海仍得將交易取消。#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