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年熟普洱茶的淳香之中,我與李威伯伯閒話家常,分享他的故事。年過八旬的李威伯伯習慣每天清晨回到耀華製作室,直至午飯後便回家休息。工作室外有一個很大的平台,是李伯伯的小小農莊,種有生菜、菜心、蕃茄等。生活簡單亦充實!雖然耀華製作室已由李威的子女繼承父業,但工商大廈大堂的水牌生意,仍然由李威伯伯掌管,雖然是很輕鬆的小生意,但對他來說,平常心地工作就是自己在社會的價值!

舊時工具仍可用以製作現今的工藝品。(Paul Hung提供)
舊時工具仍可用以製作現今的工藝品。(Paul Hung提供)

舊時工具仍可用以製作現今的工藝品。(Paul Hung提供)
舊時工具仍可用以製作現今的工藝品。(Paul Hung提供)

李伯伯的日常與對工作的期望

李伯伯述說招牌行業的經歷:我們一向做街坊生意,有好景的時候,反而沒有跌落谷底的慘敗!因為李伯伯的老伴早逝,父兼母職,一生大多的時光都跟子女生活,他只希望一家人有瓦遮頂,齊齊整整住在一起便心足了!李威的子女畢業後選擇接管父親的生意,並積極創新,將舊有的技術與新式的思維結合,為耀華開拓了新局面!問他對子女的期望,他說:都是他們的世界了,他們兩姊弟做得好好,我好開心!

以「李漢港楷」製作的鎖匙扣。(Paul Hung提供)
以「李漢港楷」製作的鎖匙扣。(Paul Hung提供)

富有創意的香港地名組合字。(Paul Hung提供)
富有創意的香港地名組合字。(Paul Hung提供)

我好欣賞李威伯伯對兄弟的情義,義無反顧地放下「鐵飯碗」為親大哥打江山;甚至對稱兄道弟的朋友都照顧有加,親如家人一樣!更欣賞的是李伯伯對子女給予的守護,以他們為驕傲!現在的李威就像乾隆太上皇一樣,讓位後只為新帝做些瑣碎的國務,閒時以普洱茶養生。今日李威伯伯跟子女一起品嘗我們的十二年普洱茶,臉上掛著認真思考的樣子說道:很好,好滑,好茶!看見這一家三口,父慈子孝,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著實令人羨慕!

在十二年熟普洱茶的淳香之中,Sasa與李威伯伯閒話家常。(Paul Hung提供)
在十二年熟普洱茶的淳香之中,Sasa與李威伯伯閒話家常。(Paul Hung提供)

雲南普洱茶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在云云貢品中,發現有一種茶餅圓如三秋之月,湯色紅濃明亮。皇帝一問之下,原來這茶並沒有茶名,只知道是來自雲南普洱府,於是命名為「普洱」。據說當時皇宮中「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是一種時尚,隨之亦變成了傳統。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長壽的皇帝,所以大家都認為普洱有著養生保健的功效。當政六十年的乾隆皇帝把皇位傳給兒子時,一位老臣覺得可惜,勸諫道:「國不可一日無君!」愛茶的乾隆皇帝卻端起了御案上的一杯茶,說道:「君不可一日無茶。」

另一說法是三國年間,諸葛亮帶兵出征,經過雲南南糯山,士兵因水土不服而生眼病。諸葛亮突然將手杖插入石頭寨的地裡,這時奇蹟出現了,諸葛亮的手杖生根發芽,成了翠綠的茶樹,士兵摘葉煮水,飲用後便病癒。自此,南糯山上的居民將這種樹稱為「孔明樹」,並將諸葛亮奉為「茶祖」。

十二年熟普洱茶

我覓得的十二年熟普洱茶是雲南指定地區出產的茶品,普洱可分生茶和熟茶,兩者有著不同的性質和功效,適合不同體質飲用。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是經過不同加工方法而成,即使生茶久經存放,也絕不會變為熟茶。不要以為熟茶顏色深,內裏咖啡因必定多,難以入睡,其實正好相反,熟茶的咖啡因比生茶少,不會影響睡眠。

熟普洱茶性溫和,自古被認為有治理腸胃,解油膩的功能,甚至胃寒或胃酸倒流人士都適合飲用!普洱茶具豐富益生菌,有助腸胃消化,有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功效,對心血管疾病保健很有幫助,同時可以維護免疫系統,減肥燃脂。◇

李威伯伯展示招牌製作工藝。(Paul Hung提供)
李威伯伯展示招牌製作工藝。(Paul Hung提供)

Sasa簡介

廚藝導師、攝影導師、手沖咖啡師、茶藝愛好者、自由作家及攝影團領隊,俗稱斜槓族。現居香港,喜歡拿著相機看世界。現職「INARI Tea HK」負責人,職責是將好茶帶給愛茶的人。以茶會友,探索香港人香港事!

作者電郵:contact@inaritea.com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