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律師查錫我(右)與《大紀元記》者陳榮泰合作,在社交平台開設《錫我的心靈空間》節目,暢談人生。(影片截圖)
香港大律師查錫我(右)與《大紀元記》者陳榮泰合作,在社交平台開設《錫我的心靈空間》節目,暢談人生。(影片截圖)

香港大律師查錫我先生曾經身患多種癌症,又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一度意志消沉,每天睜開眼睛就哭,三次想到自殺,但是最終他還是闖過了難關。那麼,他到底是怎樣做到的呢?他在【錫我的心靈空間】第19集中,與觀眾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受傷後不要懲罰自己

今年的6月3日是端午節。說到端午節,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屈原在端午節投江自盡的故事。而查錫我先生在6月4日主持【錫我的心靈空間】時,藉著屈原的故事,聊到了很多人在經歷困苦後,走不出心靈的陰霾,甚至走向自殺。而他認為,這樣做,是自己懲罰自己,也給身邊的親人帶來痛苦。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但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而楚懷王不但不採納屈原的意見,還罷免了屈原的官職,把屈原流放到沅、湘流域。憂國憂民的屈原在流放中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痛心疾首,在黃曆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汨羅江,以死報國。

查先生在節目一開頭,就聊到了端午節和屈原。他表示,屈原關心百姓的疾苦,他的愛國情操值得敬佩。但是,「屈原選擇自殺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呢?難道沒有其它辦法報效國家嗎?屈原自殺會令楚王改過自新嗎?楚王會推行屈原的政見嗎?當然不會。」

查先生表示,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感情受到傷害後,一直生氣,想不開,這其實是在懲罰自己,因為一直生氣就無法得到快樂。「你一天不將這個包袱放下,你就是永遠在懲罰自己。你忘不了就是在懲罰自己。走到極端就是去自殺。為甚麼你要用傷害自己的方法回應他人對自己的傷害呢?而且,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看到後會感到痛苦。你等於在懲罰愛你的父母和親友。」

查先生說,有的人發現配偶有外遇後,心靈受到重創,就走極端,以為自己自殺後,會令配偶內疚一輩子,用這種激烈的方法來懲罰對方。「你的想法未必是正確的,因為對方未必和你想的一樣。對方不會一輩子不開心,也不會責備自己一輩子的。你說你自殺有價值嗎?」而事實上,查先生看到,很多人在配偶自殺不久後,就有了新的伴侶。

「事實上自殺不是唯一的出路,也不是最適當、最好的出路。」查先生建議:在打算做一些激烈的行為之前,我們應該退一步,想一想我們的行為會給愛惜自己的父母、親友造成甚麼影響?

當你的心靈在承受極大的痛苦的時候,還能關心身邊的父母和親友,為他人著想,這是一種善念,也是一種善行,這種善念會給你力量,幫助你擺脫受傷後的陰影,走出心靈的陰霾。

放下包袱尋求幫助

也許有的人認為,人一旦想到自殺這一步,早就失去理性了,這個時候叫他們理性起來,太難了。他們一定認為毫無出路了才會想到自殺這條絕路。查先生說,如果覺得找不出路,為甚麼不向周圍的人伸出手,請求援助呢?

「我也明白人一旦走到某一步是會完全失去理性的。但是在你沒有失去理性之前,當你苦思出路的時候,或者想不到出路的時候,你可不可以伸手出來希望有人幫助你?或者找你的親人聊天,找你的好朋友聊天,甚至找些專業人士,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心理學家、包括精神科醫生……」

很多人有一種錯覺,認為去看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或心理輔導學家,就等於承認自己是精神病人,會被別人貼上標籤,被當成精神病人看待。「其實精神科和骨科、腸胃科、或者胸肺科等,都是醫學上的一個分科而已。腸胃有問題就去看腸胃科;骨頭出了問題去看骨科;胸肺有問題去看腔胸科;肝膽發炎去看肝膽科。如果你睡不著覺,情緒很低落,覺得很抑鬱,甚至有想自殺的念頭,去看精神科有甚麼不對呢?」

但是這個社會的某些輿論會使人形成一些觀念,人被這些觀念侷限了自己,使得自己很不快樂!「我曾經看過精神科醫生,就注定我永遠都是個精神病人了嗎?比如,你看了一次腸胃科,你就永遠是腸胃科病人嗎?這些說法都不合邏輯吧。」

「你覺得我像不像一個精神病人呢?坦白說我去看過精神科醫生。當我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不能入睡,每天一早睜開眼就哭,不停地哭;走在路上,走著走著忍不住又哭;走到辦公室上班還是哭。後來我就去看了精神科醫生。那麼我這樣做是不是等於承認我就是個精神病人了呢?難道看精神科醫生,自己就一輩子都是精神病人了嗎?再退一步,就算我是精神病人,那又如何呢?心裏不舒服的時候,找心理醫生、輔導醫生幫我梳理一下思想,這是很好的辦法呀。」

我們覺得不開心的時候,往往是被自己的想法侷限了自己,使得自己無法快樂。那何必抓住這些使自己不開心的想法呢?還不如乾脆扔掉這些負面想法、執著和包袱,包括不好意思向外界求助的心理,坦然接受幫助。

親身經歷:如何擺脫自殺的念頭

查先生在節目中,講述了自己如何擺脫自殺念頭、走出抑鬱的親身經歷。

因為當時我患有肝癌,婚姻也出現了問題,那種傷痛難以用言語形容。我天天睡不著,或出門在外看到一些事,我就忍不住想哭;見到一男一女在逛街,我可能也會被刺激哭出來。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我住在16樓,曾經試過3次靠在窗台邊,有跳樓的想法。

我為甚麼沒跳下去?因為我想起我的媽媽,我把自己與世界再次連接起來。當時我的母親80多歲,我問自己怎麼忍心讓她在這個年紀,去面對我跳樓離世的慘痛局面。我是不忍心、也不捨得讓我媽媽受這種苦。此外,也不想讓我的孩子面臨父親自盡的慘況。

因為不忍心他們要面對的痛苦,所以我逼自己離開了窗台。但是當時我處在極度抑鬱的情況,控制不了自己,過幾天我再走到窗台想自殺,當時我才明白甚麼叫痛不欲生。我難過傷痛到期盼自己最好一睡不起,或者在做癌症手術過程中離世……其實就是不想面對這麼重的心靈創傷。

有了三次自殺的想法後,我覺得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就去看精神科醫生。醫生也給了我一些鎮定劑與安眠藥。但是吃了一、兩周藥後,我覺得不應該長時間依賴安眠藥去入睡。所以我嘗試了另一個方法,就是祈禱。

其實在這之前我也有祈禱,不過那時我總是問上帝:我到底犯了甚麼錯,讓我承受這麼大的痛苦?也許是基點不對,因此我沒能在這樣的祈禱中找到幫助。

一直到有一天,我在祈禱時換了另一個問題,我問上帝:讓我經歷這麼多苦難,是想讓我學習甚麼呢?是否我承受苦難能讓您榮耀,或是這樣的經歷可以幫助其它人?

結果我一問對了問題,一下就開竅了。

沒錯,我承受了這些痛苦,但如果這些痛苦的經歷能成為很多人的祝福,也就能成為我的祝福。因為我經歷了這些痛苦,所以今天才可以在裏跟大家分享交流,希望減低其它人的痛苦。

開竅後,我就去很多地方,如教會、中學、大學,去跟大家分享應該如何面對苦難?苦難是否全是負面的?苦難是否帶有啓發正念的信息?我不是說去歡迎苦難來找我,但是,既然讓我遇到這些苦難,那我可以從苦難中尋找人生的意義。

查先生說:「人與動物不同,人是追求意義的生命。如果我們從苦難中尋找意義,苦難就變得有價值了。然後再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領悟,對他人也算是一種祝福。如此一來,吃苦也是值得的。」

跳出個人得失的小框框

一位名叫Angela的觀眾,給查先生寫了一段留言。她說:查先生的親身經歷的確給人帶來一個啟發:如果人在苦難中,眼睛看到的、心裏想到的只有自己的痛苦和得失,每分每秒在意的只有自己的感受,痛苦就會被放大到無數倍,同時心靈的空間會被壓縮成一個聚焦點,裏面充滿了「我如何痛苦」,人也就更難跳出痛苦的框框,亦很難避免產生極端的、激烈的想法,甚至會想到去報復造成自己痛苦的人。

但是,如果人在承受痛苦的同時,心中還裝著其它人,為他人著想,想著如何善待他人,心中時常裝著善念,心靈的空間就會擴展開來,容量變大,承受苦難的強度也會大。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心靈空間從一個小水杯,擴大成一個水缸,再擴大成一個池塘、一個湖泊,甚至擴大成大海那樣的容量,即使強勁的12級颱風也不能把我們吹倒。心靈昇華到了這樣的境界,何愁看不到晴空萬里、風平浪靜的好時光呢。◇

請上紀元香港YouTube Channel收看【錫我的心靈空間】

【錫我的心靈空間 Ep.19】查錫我:快樂的追尋(五)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