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行業在「藥品集採」和「清零」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受到不小的衝擊。截至今年5月份,近200家上市醫藥企業中已有約50家被爆不同程度裁員。

在天津醫療行業工作的張婉(化名)告訴大紀元:「業內普遍認為,裁員原因與帶量採購推行之後藥企營收嚴重下降有關,帶量採購提升了醫保部門在藥品採購過程的議價權,藥企為了提升銷量,壓低藥品價格來競標。由於價格大幅降低,企業仿製藥的利潤空間減少。因此,仿製藥企業需要壓縮生產經營成本。」

她補充說:「動態清零,各城市紛紛封控也是原因之一。」

藥品集採即帶量採購,在招標公告中,會公示所需的採購量,投標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價格,還要考慮承擔起相應的生產能量。

今年4月份,多家藥企被爆裁員。維健醫藥因心血管藥產品線通知裁員,員工拿完補償立即就得走人,地區經理如果不走就降級;復星醫藥也被爆大規模裁員;綠谷製藥也被爆料出現大變動,臨床部門裁員20%,其他部門裁員50%。

其實藥企從去年就已出現裁員潮。據新浪財經報道稱,2021年,442家醫藥上市公司中,有116家藥企進行不同程度的裁員,裁員總數3.965萬人,佔上市藥企總數的26.2%,而且多為頭部企業。

從裁員數量來看,東陽光藥物研發公司裁員4,841人,裁員比例佔到40.07%;恒瑞醫藥裁員4,412人,裁員比例佔到15.26%;譽衡藥業裁員2,395人,裁員比例佔到33.43%;以嶺藥業裁員1,757人;康緣藥業裁員1,407人;康美藥業裁員1,757人;景峰醫藥裁員1,374人;上海醫藥裁員1,080人;國藥現代裁員1,009人;其它藥企如,康恩貝生物製藥公司,哈藥股份等50家藥企裁員在1,000~100人不等。

其中江蘇恒瑞醫藥方面承認,2021年醫藥行業充滿壓力,疫情對醫療機構開展正常活動仍有一定影響;另外,集中帶量採購和國家醫保談判產品大幅降價導致毛利率下降等因素,公司存量仿製藥銷售收入加速下跌,銷售和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公司對組織架構進行整合提效,撤銷區域級架構,大幅減少低績效省區及辦事處,精簡銷售人員。

而譽衡藥業也在2021年度報告承認,在藥品集中採購、醫保談判等政策調控下,醫藥行業整體承壓。公司調整經營、收縮業務規模、推動轉型等。

2019年1月17日,中共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方案》,要求其中11個試點地區醫保部門,按照試點地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年度藥品總用量的60%—70%估算採購總量,進行帶量採購,以量換價,並根據上述採購價格與生產企業簽訂帶量購銷合同。各醫療機構與企業約定的採購品種及採購數量測算帶量採購藥費金額。

日本時事評論員馬祥宏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經濟急速下滑。尤其疫情封控,各行各業都受影響。許多企業想著靠裁員或降薪「過冬」。實際上,長遠來看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員工是企業的財富,裁員後雖然企業成本降下去了,但員工對企業的信心也喪失了,因爲擔心自己哪天被裁去,沒有人願意為企業出全力,企業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