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一四四九年),瓦剌大舉入侵,在宦官王振的唆使下,英宗率軍五十萬御駕親征,在土木堡被瓦剌包圍,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消息傳到北京,大明朝堂上群情洶湧,是遷都,還是死守,誰能做出歷史性的決定呢?

◎危難時 于謙力挽狂瀾立新主 成功保衛北京

英宗出征之前,讓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他帶著文武百官出去打仗,這些官員基本上都是各部門的正職。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回京城後,朝堂上大臣們亂作一團,討論著萬一皇帝被當作人質,命令他們打開北京城門,是開還是不開呢?開,是引狼入室,不開,是抗旨不遵,怎麼做都不合適,於是有人建議遷都。當時大聲疾呼的是徐珵,此人飽讀詩書,很有才能。徐珵說,我會觀天象,我看天象是應該遷都了。正在他給眾人解釋天象的時候,有一個人大喊一聲,誰說要南遷,應該被斬首!大家難道沒有看到當時南宋的情況嗎?就是因為南渡才變得那麼弱,我們大明不能步南宋的後塵。眾人一看是兵部左侍郎于謙。

《明史》有單獨為于謙作傳,他的才能和人品確實非常令人佩服。他在永樂十九年中進士,之後屢次升遷。他曾經做過地方官,非常關注民生。每到一個地方,就把他治下所有的縣全都跑遍,了解父老鄉親們對朝廷政策的看法,凡是不便於民的,他就上書朝廷,希望朝廷能夠改過來。他後來又到兵部任職,正統十三年被任命為兵部左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

英宗親征時,兵部尚書鄺埜跟著英宗去打仗,雖然鄺埜極力反對英宗親征,但是他也沒辦法。在「土木堡之變」中,鄺埜在亂軍之中被殺。于謙作為兵部的副部長,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兵部尚書。他當時說,「言南遷者可斬也」,說得斬釘截鐵,所以當時眾人都不吱聲了,都聽他怎麼說。於是監國的郕王朱祁鈺讓于謙負責組織軍隊保衛北京。

于謙做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是調山東、河南、南京等地的軍隊進京勤王;二是立郕王朱祁鈺做皇帝。當然作為于謙本人來說,他是沒有資格立皇帝的,他要請太后批准,然後才能立郕王當皇帝。這是必須走的一步,因為當有了一個新皇帝以後,他們就可以尊原來的英宗為太上皇,那麼當然在實際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皇帝下的命令比太上皇更加重要。如果太上皇這個時候來了,說把北京城門打開,只要皇帝有令說不許開,你不開就不算不忠。

朱祁鈺於九、十月份登基。瓦剌俘虜了英宗之後,真的帶著英宗來到大同城下,想叫開大同城的城門。大同守將郭登回答說,「賴天地祖宗之靈,社稷有君矣」,意思是靠著天地祖宗的保佑,我們現在有新皇帝了,我不聽你的。

也先的軍隊攻破了紫荊關,包圍了北京。于謙跟手下的將士們商量應對之策,當時將領石亨說,我建議憑藉著堅固的城牆和防禦工事死守北京。于謙說,我們不這樣做,敵人來進攻我們,本來就是欺負我們軟弱,如果我們死守更顯得我們軟弱。

由於英宗帶走了50萬精銳部隊,結果全軍覆沒,所以當時北京城裏只有不到10萬人馬,但是隨著各地勤王軍隊的到來,等到也先的部隊將到北京時,北京城裏已經有22萬軍隊了。于謙說,我們把22萬軍隊分布在九門之外,只要軍隊一出城,城門就關上,將士們要麼打贏、要麼戰死。于謙下令,如果將軍不顧士兵先行撤退,要把將軍斬首;如果士兵不聽將軍的命令,後隊斬前隊。

當時于謙讓石亨守德勝門,德勝門位於北京城北。也先的部隊到來後,開始進攻德勝門。石亨把他的軍隊全都埋伏在空房子裏,然後派幾個騎兵去誘敵。也先手裏有英宗這張王牌,很是得意,並且自覺已幾乎統一蒙古,手裏有整個蒙古的精銳部隊,打北京不在話下,佔據北京之後再往南打,甚至統一中國都有可能。也先在德勝門下遇到石亨的誘敵部隊後,上前追擊,結果一靠近城牆,大明的神機營開始發揮威力,發炮打死了也先的弟弟孛羅,也先的部隊死傷很多。

也先一看德勝門難攻,轉去打西直門、彰義門、土城這些地方,結果北京的百姓守城的士氣非常高漲,婦女們都拚命吶喊,從城上往下扔磚頭。也先整整打了五天,沒有佔到任何便宜。他又聽說各地勤王的部隊已經在向北京集結,他擔心腹背受敵,於是帶著英宗撤離了北京,從良鄉西去。于謙帶著軍隊在後邊追,把也先的部隊趕出了居庸關。北京保衛戰持續時間很短,戰況很激烈,擊敗了瓦剌的部隊。

◎獲天助 英宗大難不死回京後 淒涼被困南宮

也先戰敗後,日子不太好過,第一,跟一個強鄰結了仇;第二如何處置英宗令其兩難,英宗變成太上皇,他的話也沒人聽了,留在自己手裏,還得管吃管喝。也先於是想殺掉英宗,據《明史》第三百二十八卷記載,也先準備殺死英宗的時候,突然間天降大雨,一個雷把也先的馬劈死了,然後也先又經常看到英宗住的帳篷上面有紅光盤旋,好像是一條龍,所以也先覺得這是一個真命之主,不太敢動。至此也先對英宗非常客氣。《明史》中說,也先想把妹妹嫁給英宗,但英宗沒有接受,也先由此對英宗更加敬佩,最後決定釋放英宗。

景泰帝對他哥哥的歸來,感覺比較尷尬,因為他哥哥一旦回來,他就面臨要不要讓位的問題,很難處理,但是他又不能說不讓他哥哥回來。於是景泰帝徵詢大臣們的意見,當然于謙的意見份量最重,那時,于謙威望很高,皇帝很倚重他。同時他在民間和在外國也是聲名顯赫,有他在,一般來說別的國家就不敢來打大明。于謙的態度很明朗,他說,皇上放心,大位已經這麼定下來了,您已經做了皇上了,當然不會讓您把皇位讓出來,但是陛下的哥哥還是應該接回來。景泰帝一看,于謙也是這個態度,就同意了。

景泰帝跟禮部尚書胡濙商量接太上皇應該用甚麼樣的禮節。胡濙說,應該仿照當年唐肅宗去接唐玄宗的那個禮節,所以臣制定了一個計劃,派錦衣衛到居庸關去迎接太上皇,然後作為護駕,等太上皇到達土城(今海淀區明光村一帶)時,百官迎接,在校場外,武將迎接,太上皇從安定門進來,到東安門後,請皇上率領百官去拜太上皇。結果景泰帝回答說,不用那麼麻煩,派一乘轎子、兩匹馬去居庸關就可以了。胡濙說,這不行吧,這實在是太簡慢了。景泰帝說,太上皇有書信告訴我說,迎接他的儀式一切從簡,朕怎麼能違背太上皇的意見呢?這樣大家也就不好再說甚麼了。

英宗非常淒涼地回到了京城,立刻被軟禁在南宮。胡濙建議說,每年元旦和太上皇生日的時候,請百官去朝見太上皇,被景泰帝否決。英宗可能個人魅力很強,他被俘的時候,也先跟他的關係也很好。《明史》說,也先每次見到英宗時,稽首行君臣禮,對英宗非常尊重。

景泰帝對英宗看得很嚴,他派了宦官阮浪去監視英宗。(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也已於2019年底面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