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來,「她」,演活了上班族轉車過海的奇觀;「她」亦曾經是市區唯一跨境客運火車終站,迎接了成千上萬訪港旅客。作為本港其中一個主要鐵路站,自東鐵線過海段通車後,紅磡站由總站搖身一變為東鐵線與屯馬線的中途轉乘站。在乘客一片「興奮」過後,紅磡站為港人的歷史記憶留下了甚麼註腳?我們有幸跟隨兩位鐵路迷的步伐,乘著一趟逆時列車,重返車站所在的不同年代,紀錄她的變遷。

90年代翻新拆舊設計 舊文獻重現昔日風貌

紅磡站自1975年啟用,見證著本港鐵路現代化發展,當年適逢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訪港,更親自主持牌匾揭幕儀式,別具歷史意義。大家進出紅磡站,通常會被那個寬敞透徹的大堂吸引着,其實是由著名建築師霍朗明(Norman Foster)設計,乃九鐵1997年完成的改建工程一部分,以應付與日俱增的客量,其波浪紋天花建築與旁邊的紅磡香港體育館,擠身成當區地標之一。但原車站的設計現在去了哪兒?

香港鐵路發展研究組成員Owen,對紅磡站歷年變化有深入了解,他指出紅磡站幾歷改建,不少為人熟知的原車站設計均已「消失得七七八八」,包括鐵路時鐘、波波吊燈等,連水滴型天花圖紋亦遭假天花遮蔽,「都無可能搵得返以前設計」,目前僅餘已停用的1至6號月台和直通車大堂的部分,尚算保存到車站啟用初期的面貌,其餘的,都需要靠舊照片和文獻才能考證。

記者並無給這句說話嚇倒,相信只要細心尋覓,定當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於是跟著他的腳步,重遊站內不同角落,重構車站的歲月變化。他手上的平板電腦展示了紅磡站舊平面圖,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層大堂藏樓梯口 機械顯示屏「出土」

大家無論上學、聽演唱會,抑或出席紅白二事,都該曾穿越站內的中層通道,那裡通道轉折,燈光昏暗,伴以傳統旋轉閘機、圓型鐵窗,充斥著90年代港產片描繪似的迷途與孤獨氛圍,仿如經歷一趟逆時旅程。

Owen說,中層通道早在紅磡站啟用時已經存在,同層接近A和B出口的大堂入口則在1997年啟用。走著走著,來到中層通道牌匾的位置,他著記者用心觀察天花,發現有一些文字若隱若現,可以見到「理工學院」、 停車場等甚具歷史的標示,那是舊時通往車站舊大堂的樓梯位置,以前乘客要先上樓梯前往大堂,入閘後再經中層樓梯往月台,巧合的是,旁邊便是因應沙中線工程開闢的新電梯出口,Owen笑言那為異曲同工之妙。

早前有網友發現,在已關閉的北面中層大堂一面黑色玻璃內,藏着「古董」級別的機械翻頁式顯示屏,旁邊還有一些從九鐵時代留下來的指示牌。位置曝光後,旋即有不少鐵路迷和好奇乘客蜂擁拍照,與旁邊天花滴水的景象相映成趣。誰會知青蔥的歲月路程短暫?Owen坦言,雖然站內有些建築特徵值得保存,但他形容中層「係個有願景但過時嘅設計」,每逢夏天會相當翳焗,甚至敬而遠之,「預期話保留(整個中層大堂),有少少覺得將它砍掉重練會仲好啲」。

來到東鐵線舊月台,Owen帶記者來到月台近南端盡頭,並著仰望月台上方,發現了一組樓梯連著一條類似天橋的結構。他指,這個本來就是供乘客從大堂前往月台的通道,但於90年代翻新中封閉,原本樓梯口上方已成為直通車離境大堂一部分。

「站長」與紅磡站的結緣

沒料半途失散,過程不可折返。社交專頁「火車未到站」站長紀俊安(Aaron)亦「加入」了這趟列車。他在東鐵線過海段通車前一晚,偕友人走到紅磡站拍攝,見證百年火車準備過海、舊月台停用的歷史時刻。他和紅磡站的緣分始於「黃頭」過渡至「烏蠅頭」的90年代末。Aaron還記得小時候,假如往羅湖的列車太多人的話,家人會帶他從九龍塘站乘「倒頭車」到紅磡,便可一程坐著上去。

他可謂生不逢時,無法經歷過去的「波波燈」大堂,不過卻可能經歷到90年代末期的「田字型」商店及餐廳佈局,然而Aaron始終偏好千禧年代的紅磡站,感覺當時大堂比較像一個「客運總站」。

慨嘆九鐵痕跡漸消失 現今車站似倒模

為配合沙中線工程,紅磡站於2014年開始再度改建大堂以連接其底部的新月台,整體現代化設計也跟不少港鐵車站大致相若。他慨嘆,昔日作為九鐵及直通車總站的痕跡卻慢慢消失,讓港人逐漸遺忘昔日九鐵車站的歷史,然而這種損失「也伴隨著大家會懷緬的Good Old Days」,即是那種從過往講求實用、耐用的設計,以往無這麼急促節奏,甚至多一點人情味。對比現在講求效率,現在倒模式的車站設計,難免讓人感覺有點冷冰冰,更笑道「依家車站大堂感覺似商場多少少,新站月台唯一優點是有冷氣,但還是會擔心安全問題」。

Aaron認為,舊中層大堂算保存得多東鐵線的事物,其他東鐵車站亦有一些九鐵的痕跡,例如月台上的標距柱。東鐵線已通勤化多年,如今還延伸過海,下一代港人會否更難感受到火車同地鐵的分別?Aaron直言會,因為新列車及車站設計與一般港鐵相若,若要回顧昔日「火車」歷史可能只靠歷史圖片與博物館了。

未來保育的方向?

據知港鐵擬將昔日紅磡站月台改作停泊列車之用,Aaron及Owen都期望港鐵利用月台部分空間陳列退役列車,並展示於中層大堂的「揭頁式目的地顯示牌」,讓公眾能夠重溫昔日鐵路發展歷史。Owen補充道,本港一直欠缺車站保育的概念,如紅磡站今天進行保育,「遲到好過無到」。

港鐵早前表示,會一直收集公眾對保育舊列車的意見,車務總監李家潤日前在立法會上表示,未來將積極尋覓地方展示集體回憶和保育。

離愁別緒都不足以扭轉軌跡折返,我們是時候離開這趟列車,重回到現實。紅磡站的舊事物終歸已成過去,現在可幸還有一部分痕跡保留,社會上有關車站保育的討論未見成熟,我們又能否將這些寶貴的遺產,化成活生生的歷史嚮導,而非純粹博物館上的一張照片,讓下一代好好認識火車與地鐵的分別?@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