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昨(27日)發表最新審計報告,就有關沖廁水供應的管理提出批評及改善建議。民主黨批評政府若不願增撥資源正視地區現況,繼續容許水務署以此藉口逃避及「意見接受,態度照舊」的官僚作風,只會令問題持續惡化,讓居民受苦。

民主黨環境政策發言人易承聰表示,水務署在揀選鹹水管進行改善工程時,所採用的評分機制將區內水管視作個別獨立的單一個案作評級,並未充份考慮其它影響因素,如附近一帶曾經發生水管爆裂,令相鄰水管因水流改道而水壓加劇,或有機會引致「連環爆裂」事故。

易承聰以荃灣西為例,在2020年至今,荃灣西曾錄得至少8宗鹹水管爆裂事件,其中2021年1月、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於有線大廈附近一帶路段更出現「年年爆、連環爆」事件。但他在區議會上向水務署質詢時,僅獲回覆會透過持續的風險評估,包括已使用年期、水管用料、過往有否爆裂記錄及鋪設水管環境會否加速水管老化等因素決定需否優先考慮進行改善工程。

易承聰批評按水務署目前如此僵化、官僚的評分標準,有線大廈的「連環爆裂」事故只會繼續視為多次的個別事件,永遠無法優先改善。

此外,易承聰指出,溝通及人手不足使維修工程經常出現不必要的程序拖延,特別是處理鹹水管爆裂及滲漏問題。易承聰說,過去跟進地區水管爆裂時雖獲水務署前線同事積極快速跟進,但工程維修完成後前線同事即使回覆來水已恢復供應,惟水務署官方網站及查詢熱線卻似存在「溝通時差」未能獲取相關資訊,使受事故影響屋苑浪費時間進行不必要的等待。

易續指,去年水務署署長到訪荃灣區議會時曾即席提出要求完善通報機制及增加人手等建議,惟署長回覆按政府現時的公務員編制目標,該部門的人力資源是零增長,只能依賴內部調配處理問題。易質疑雖然政府在公務員編制上缺乏支援是導致問題的一大成因,但建議水務署應儘快申請資源發展軟件配套,加強地區連繫及資訊流通,減低程序拖延。

就繼續加快轉用海水沖廁問題,易承聰建議政府應繼續增撥資源興建泵房及相關管道設施,徹底解決遠離海岸的偏遠地區如荃灣深井至青龍頭一帶發展至今逾30年仍然無了期使用食水沖廁。同時亦應大力發展海水化淡技術,而非主要依賴外購東江水支援香港來水供應,以達致本港食水自給自足,減少浪費及居民的水費負擔。@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