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疫情嚴重,官方通報超過40萬人染疫,有17人死亡。專家認為,上海的死亡率太低,這個數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官媒稱「歐美躺平」,為中共極端防疫站台,分析認為,這是混淆概念並移花接木。

上海突然公布17人染疫死 專家:自圓其說

自今年3月以來,上海新一輪疫情惡化,染疫人數一再飆升。據上海衛建委網站數據,至今已超過40萬人染疫,4月18日首次報告3個死亡病例,19日宣布7例死亡病例,2日再宣布7例死亡病例,共17例死亡。

BBC援引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的分析認為,當局選擇現在承認有死亡個案,可能是為了「自圓其說」,因為沒有出現死亡個案的情況說不過去。但目前公布的數字反映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VICE新聞則說,當上海努力通過破壞性封鎖措施來遏制創紀錄的COVID-19 爆發時,奇蹟發生了。上海超過40萬人染疫只有17人死,這意味著截至周二(4月19日)的死亡率只有約十萬分之四,是大多數國家的零頭。

不過,這一數字與中共報告​​的低得驚人的全國死亡人數基本一致,自2019年底該病毒在14億人口的中國出現以來,中共稱不到5,000人死於 COVID-19。

紐約時報也對此報道,上海本輪疫情超過40萬人染疫,只有17例死亡,難免讓人對中國(中共)的官方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出質疑。

自3月22日以來,根據中共上海衛健委提供的上海本土確診病例與無症狀感染者的人數統計圖表。(駱亞/大紀元)
自3月22日以來,根據中共上海衛健委提供的上海本土確診病例與無症狀感染者的人數統計圖表。(駱亞/大紀元)


香港的居民居住情況與上海很相似,居民中老年人口和未接種者也與上海一樣多。香港本輪疫情飆升後,死亡病例很快飆升到9000例;而人口密度高於香港三倍的上海,一個月後疫情飆升後,死亡病例卻只有17例。

路透社曾就死亡病例的統計問題聯絡上海市政府,但是沒有收到立即回應。

專家:實際疫情比官方報告更嚴重

對於超低死亡率,VICE新聞援引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考林(Ben Cowling )認為,「沒有任何(防疫)干預措施可以將嚴重程度降低到如此低的水平」,他談到上海的疫情時說:「我認為目前的疫情比報告的還要嚴重。」

中共衛生官員將低死亡率歸功於「清零」政策的迅速且嚴厲地執行。中共疾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家吳尊友在本月早些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與海外相比,我國的新冠病毒致死率較低,因為我們採取了許多預防或減少死亡的措施。」

但《華爾街日報》本月早些時發現,最近幾周在上海最大的養老機構至少有20名患者死亡,其中100名患者核酸檢測呈陽性。包括上海官方媒體Sixth Tone和財新在內的中國媒體報告了其它可能與 COVID-19相關的養老機構的死亡人數,但這些文章被迅速刪除。

BBC早前調查也顯示,上海僅一家老年醫院就最少有27名老年人在感染新冠後死亡,但他們的死因被歸類為其它基礎疾病。

此外,VICE新聞說,呼吸機的使用率以及醫院和重症監護設施的入住率,可以更好地表明情況的嚴重性,但北京沒有公布這些數據。當局還廣泛審查文章和社交媒體帖子,以控制有關大流行的信息流動。

中共對疫情死亡病例的定義異於其它國家

報道還說,隨著北京當局試圖利用低死亡人數來證明採取嚴厲封鎖措施的合理性,醫學專家警告,這些數字可能無法反映中國疫情造成的實際死亡人數。

紐約時報也說,北京官員有時為了凸顯「動態清零」、嚴厲封控、大規模檢測和隔離等防疫政策的成效,會將疫情的死亡病例定義得比其它很多國家更為狹窄。

香港大學分子病毒學家靳東彥(Jin Dong-yan)對VICE新聞說,「他們統計傳染病死亡人數的方式與我們在世界其它地方的做法大不相同。」例如,在香港、英國和紐西蘭,如果死者在死亡前28天內的COVID-19檢測呈陽性,無論直接原因如何,如交通事故或自殺,死亡都將歸因於COVID-19。

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正明(Chen Zhengming,音)也表示,中國(中共)沒有確切披露如何計算COVID-19死亡人數,但其內部指南傾向於採用狹義的定義。

中國要求死者的直接死因是新冠引起的肺炎,才能算作染疫死亡病例,其它的都算基礎病死亡。《紐約時報》說,「這樣導致中國的數據也許好看,但是並不真實可靠。」

上海2600萬居民付出的代價

更難以估量的是,VICE新聞說,長期封鎖和嚴厲的流行病控制措施影響到上海2600萬居民的福祉。

過去幾周,上海居民家庭的食物和供應品耗盡,全市封鎖持續看不到盡頭,這個大都市的幾個小區都爆發了小規模抗議活動。

一些非染疫患者被拒絕住院治療而死亡,他們是上海應對疫情的潛在受害者,但不會被計入任何官方統計數據。

一些癌症患者報告說被急診醫院拒之門外,因為他們無法提供COVID-19檢測結果呈陰性的證據。又由於公共交通暫停,汽車被禁止上街,其他一些人一開始就難以到達醫療設施。

一些人就算碰巧叫到救護車,因為沒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者上不了車,或者上了路卻過不了關卡,甚至到了醫院門口也無法見醫生。

上海一位90歲老人因糖尿病導致併發症,緊急送醫後,醫院因為防疫嚴重超負無法救治而致這位老人死亡。「如果在任何時候他能得到救治,他可能還活著,」老人32歲的唐姓孫女對《紐約時報》說。

官媒稱防疫歐美躺平 被指故意誤導大眾

在上海封城前,中共黨媒環球網3月22日刊載了一篇題為「躺平之後,中國的代價有多大」的文章稱,歐美國家防疫躺平,並為中共封城站台,大陸網絡媒體鋪天蓋地的轉載。

文章依據歐美的感染數據和香港的死亡數據,推論如果放任Omicron在中國流行,就中國14.1億人,按照10%感染率:確診病例數將達1億4千萬人,死亡人數將達84.6萬人;按照30%感染率:確診病例數將達4億6百萬人,死亡病例數將達251.72萬人。

美國前陸軍微生物學研究員林曉旭對大紀元說,這篇文章污衊其它國家是躺平。 實際上, 歐美國家的死亡數字是竭盡全力救治後仍然無法避免的死亡數字。他們就不盡力救治重症患者?救治水平會低於中國?

對於歐美國家這種開放式的防疫,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對大紀元分析,目的通過感染人群所產生的天然抗體是最優抗體,來抵抗在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更大、更兇猛的變異毒株,所有的這些措施都是在符合嚴格的醫學原則下來實施的。

唐靖遠認為,「這個作者給歐美防疫措施扣了個躺平的政治帽子,是在故意誤導大眾,意思歐美國家的躺平就是不負責任,甚麼都不做,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這是混淆概念,是在移花接木。」

唐靖遠說,歐美對疫情的輕症、重症進行了合理資源分配。而上海才感染了四十多萬例,整個醫療資源就被徹底擊穿,這是上海決策者犯下的嚴重錯誤,讓大量無症狀及輕症狀者佔據了寶貴醫療資源,才導致的醫療資源發生擠兌,這是典型的人禍,

就從官方數據看,唐靖遠說,「上海的死亡率之低是全球之冠,本身不就說明了Omicron就是有顯著的流感特性,甚至可稱大號流感。」

唐靖遠還認為,「與病毒共存並不是不作為,而封城也並不一定就代表有作為。封城導致了大量次生災害,這個死亡人數官方不提,醫療、社區等各個部門懶作為或不作為,這才是制度性的催生出來的躺平,而且是惡意的躺平。」

林曉旭也說,作者沒有考慮極端清零政策所帶來的附加的死亡人數。 這是疫情帶來的「超額死亡率」之外的額外被極端防疫政策害死的人數。#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