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內科學系、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及倫敦大學學院合作研究,用六年時間追蹤2014年首次確診抑鬱症的病人,發現近18%抑鬱症的病人,會發展抗藥性,而且死亡風險較高,同時醫療成本亦較高。

假若病人已按照處方的合適劑量和時間,服用至少兩種抗抑鬱藥物後,仍然沒有出現足夠反應,這種抗藥性抑鬱症會被稱為難治型抑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與對治療有反應的病人對比,發現難治型抑鬱症病人的死亡風險高52%,並可能透過引發其他精神疾病或狀況間接導致死亡,例如自虐行為、思覺失調和精神分裂症等。於經濟層面而言,用於難治型抑鬱症病人的醫療成本亦高出1.8倍,無論精神科或非精神科轄下的門診、住院和緊急服務,難治型抑鬱症病人也會傾向使用更多醫療資源。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李雪博士指,難治型抑鬱症病人不論在精神科及非精神科服務上都有更高需求,訂立跨專科協作計劃加強各專科醫護人員溝通,或能從多角度改善這類病人的治療效果,有助減省處理難治型抑鬱症所衍生的醫療成本。

有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刺針區域健康》(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期刊。@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