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 的共產毒根

2001年9月11日的「9.11恐怖襲擊」,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圖為被撞擊的世貿中心雙塔。(公共領域)
2001年9月11日的「9.11恐怖襲擊」,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圖為被撞擊的世貿中心雙塔。(公共領域)

2001年9月11日的「9.11恐怖襲擊」,改變了世界的格局。本拉登和他背後的「阿爾蓋達組織」登上了新聞頭版。伊斯蘭極端份子被推上了浪尖風口。

全世界絕大多數人對恐怖襲擊的第一反應是震驚和悲痛,然而在地球另一邊,共產黨嚴厲箝制言論自由的中國卻是另一番場景。

從互聯網論壇、聊天室,到大學食堂,都有大批人群對此歡呼:「幹得好啊!」「強烈支持針對美國的正義行動」。

根據中國主要網站「網易」對91,701人的調查,表達「強烈反對恐怖主義」的只佔17.8%,多數人或者選擇「反美」或者選擇「好戲在後頭」等幸災樂禍的態度。

這些為恐怖襲擊歡呼的中國人和本拉登們素未謀面,但是他們表達出相似的態度,並不是偶然的。在他們的思想深處,都有來自同一個毒根的毒素,這個毒根就是共產邪靈。

中國人受毒害,是因為從小在魔鬼的黨文化中浸泡,用魔鬼的思維框架思維。但是本拉登在此前的阿富汗戰爭中,是抗擊共產主義蘇聯的,他的恐怖主義怎麼會與共產主義沾上邊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這些本拉登們的恐怖主義思想來源,「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哲學家」(The Philosopher of Islamic Terror)、號稱「伊斯蘭聖戰的馬克思」「當代聖戰組織教父」的賽義德庫特布(Sayyid Qutb)。

1)庫特布── 極端伊斯蘭聖戰的「馬克思」

伊斯蘭國(ISIS)繼承和發展了庫特布的思想──追求靠暴力「解放全人類」。(網絡圖片)
伊斯蘭國(ISIS)繼承和發展了庫特布的思想──追求靠暴力「解放全人類」。(網絡圖片)

反恐專家、前美國西點軍校打擊恐怖主義研究中心(Combating Terrorism Center at the U.S. Military Academy)研究員威廉麥康茨(William McCants)指出,伊斯蘭極端份子在聲明他們的動機時常常引用庫特布的教導,並把他們自己當作庫特布衣缽的承傳者。

本拉登死後阿爾蓋達組織的繼承者艾曼扎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將庫特布的思想看作是點燃了極端伊斯蘭聖戰運動之火。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2016年發表了中東問題專家漢森漢森的報告《伊斯蘭國(ISIS)的宗派主義──意識形態根源和政治內涵》,在結尾處報告引述伊斯蘭國的支持者們的話來概括伊斯蘭國的思想核心:

「伊斯蘭國由賽義德庫特布規劃藍圖,由阿卜杜拉阿扎姆傳授,由本拉登將之全球化,由阿布奧瑪實現,然後由巴格達迪執行。」

本拉登們以及後來的伊斯蘭國(ISIS)繼承和發展了庫特布的思想(當然還加入了其他一些人的思想),這種思想通常被稱作庫特布主義。

通俗地講,庫特布主義追求的是用暴力打破腐朽的「舊世界」,鼓勵「聖戰者」不惜犧牲生命,以身殉教,依靠暴力奮鬥到底,要「解放全人類」。

這些「豪言壯語」聽起來是不是很像馬克思列寧的共產主義?是的,因為庫特布早年是共產黨員,他的思想中帶有強烈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烙印。

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資深研究員萊利(Robert R. Reilly)指出,庫特布實際上曾經是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和埃及共產黨在共產國際的聯絡人。

庫特布是埃及人,出生於1906年,在上世紀20~30年代他學習了社會主義和文學,在40年代末到美國留學兩年。

回到埃及後,就加入了穆斯林兄弟會。庫特布與陸軍中校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素有往來。納賽爾是「自由軍官組織」(Free Officer Movement)的領導人,該組織傾向社會主義。

1952年,納賽爾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親西方的、君主制的阿里王朝(Muhammad Ali dynasty)。

有說法是庫特布和兄弟會同納賽爾一起策劃的這場「社會主義革命」政變。庫特布殊望納賽爾建立一個伊斯蘭政權,但是,納賽爾要走世俗化道路。

1954年,納賽爾開始打壓穆斯林兄弟會。於是,庫特布的兄弟會準備暗殺納賽爾。計劃失敗,庫特布被指控謀殺入獄。在監獄的頭三年,庫特布受到了酷刑折磨。

後來條件變得寬鬆,並允許他寫作。他在獄中寫了他最重要的兩本書──《在古蘭經的陰影中》(In the Shade of the Qur』an)和《里程碑》(Milestones)。

這兩本書系統地闡述了他在古蘭經、伊斯蘭歷史、埃及和西方的社會等問題上,根本上反世俗、反西方的極端主義主張。

庫特布曾短暫獲釋出獄,但他拒絕出國,選擇了再次入獄。1966年庫特布被指控參與了暗殺埃及納賽爾總統的陰謀,被處以絞刑。

庫特布的顛覆性思想就是對伊斯蘭教的概念吉哈德(Jihad)給予了新的詮釋。一提到「吉哈德(Jihad)」,很多人馬上會想到聖戰(holy war)。其實在阿拉伯語中「吉哈德」本身是掙扎、抗爭的意思。

對主流穆斯林來說,它可以是內心的掙扎(自我完善),也可以是抵抗外敵(defensive jihad)。

庫特布將之延伸為不受限制主動採取暴力的「聖戰」。庫特布為暴力攻擊「聖戰」打下理論基礎,而其本人也以走上絞刑架為榮耀,親身給追隨者做了殉教榜樣。

庫特布的學說主張,任何遵從世俗法律的社會,或者遵從世俗道德的社會體制,就是非伊斯蘭的「舊社會」──賈希利亞(jahiliya,意為對宗教真理的無知,原指伊斯蘭教傳播之前的社會)。

這樣的社會就算自稱穆斯林社會,也屬於賈希利亞。實際上,他自己生活的埃及社會體制就被他視為賈希利亞,應當被推翻。

對庫特布來說,這個「舊社會」(即賈希利亞)不僅是個體穆斯林,而且是所有人獲得並遵守伊斯蘭價值觀和法律的最大障礙。這個「舊社會」是強加給人的,剝奪了他們的自由。在「舊社會」的人過著被奴役的生活(即奴隸)。

對奴隸(即被壓迫者)而言,暴力的聖戰是伊斯蘭教允許的。庫特布主張通過聖戰「解放全人類」(包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很多穆斯林領袖認為庫特布走得太遠,他的書出版後被視為異端。

庫特布進一步借用了馬克思主義的「虛假意識」概念(即普通民眾接受了統治者的「虛假意識」,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被壓迫的,他們沒有主動的願望起來推翻資本主義並代之以社會主義):生活在賈希利亞中的人也不會意識到自己被「奴役」和「壓迫」,也就不會主動起來參加聖戰,「解放」自己。

「怎麼辦?」庫特布從列寧那裏找到了答案。(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