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昨日(12月30日)宣布,1946至1972年出生的香港居民(即50至75歲人士),由2022年1月1日起,符合資格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自計劃推行以來,有超過275,000人接受測試,約2,000(5.5%)確診大腸癌。

衞生署表示,大腸癌是香港第二最常見的癌症,僅次於肺癌。2019年,大腸癌新症有5,556宗,佔癌症新症15.8%。2020年,因患上大腸癌死亡個案有2,287宗,佔癌症死亡人數15.4%。  

自2016年大腸癌篩查計劃推行以來,超過275,000合資格人士參與計劃接受大便免疫化學測試。截至今年11月底,提供大便免疫化學測試樣本並得出陽性或陰性測試結果的參加者中,約33,900人(13.0%)在首輪測試中呈陽性;在次輪測試中呈陽性的則有約7,300人(10.8%);在第三輪測試中呈陽性的則有約800人(10.2%)。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大便免疫化學測試陽性個案中,約22,000人(61.7%)確診大腸腺瘤,而約2,000人(5.5%)確診大腸癌。就1,300宗經篩查計劃確診大腸癌的個案進行的初步分析結果亦顯示,約六成個案屬於治癒率較高的早期個案。

衞生署表示,大腸癌篩查計劃可及早識別未出現病徵的大腸癌患者或高危人士,讓他們能夠及早接受治療,提高治癒率,而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切除大腸腺瘤,可避免演變成癌症。衞生署呼籲合資格人士盡早參加篩查計劃,並透過實踐健康生活,包括多做運動、每天吃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保持健康體重、不吸煙和不喝酒,以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篩查計劃於2016年以先導形式推出,2018年恆常化,並於2020年全面推行。計劃資助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每兩年在私營機構接受篩查,預防大腸癌。符合資格市民的出生年份每年年初更新。

計劃參加者在約見已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後,會由基層醫療醫生安排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如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到已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如結果呈陰性,則建議參加者兩年後再接受篩查。

大腸癌篩查計劃由政府資助,並沒有設定參加者限額。每次診症獲政府資助280元,包括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後由基層醫療醫生提供第二次診症。在計劃下接受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如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8,500元;若無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7,800元。大腸鏡醫生在提供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可向參加者收取不多於1,000元的額外費用。@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