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的作品,《Bindo Altoviti的肖像》。(公有領域)
拉斐爾的作品,《Bindo Altoviti的肖像》。(公有領域)
《拉斐爾自畫像》,1504年到 1506年之間。烏菲茲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拉斐爾自畫像》,1504年到 1506年之間。烏菲茲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 ,1483年至1520年)是舉世聞名的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家,作品以平和秀美著稱,充份體現畫家本人一派文雅的氣質。拉斐爾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 」,是三傑中是最年輕的一位(生於1483年,比米開朗基羅小8歲,比達芬奇小31歲)。雖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7年,1520年病逝於羅馬,但是,他的成就卻不因為年輕或短壽而失色。

《花園中的聖母》La Belle Jardiniere. 1507 or 1508. Oil on panel. Louvre, Paris, France.(公有領域)
《花園中的聖母》La Belle Jardiniere. 1507 or 1508. Oil on panel. Louvre, Paris, France.(公有領域)

1508年,年僅25歲的拉斐爾受教宗儒略二世(Julius PP. II,原名朱利安諾.德拉羅韋雷Giuliano della Rovere)所召,自佛羅倫斯到羅馬為教廷服務。在他一鳴驚人地完成教宗儒略二世委託的署字廳《雅典學院》等壁畫之後,人們發現他的藝術是如此諧和優雅、精緻完善,且對於大幅壁畫的構思與掌握能力均極為出色,使拉斐爾立刻成為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一時聲名遠播至整個意大利,甚至全歐洲。拉斐爾也因此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前輩齊名。

拉斐爾年輕俊美、個性善良溫和,對於他人的要求總是盡力配合,不輕易拒絕,為人處事進退合宜,因此人緣極佳。他的作品風格甜美典雅,卻不媚俗。從職業生涯來看,拉斐爾在羅馬接到的工作委託,數量遠遠超過固執孤僻的米開朗基羅和不切實際的達芬奇,是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可謂功成名就。然而他的成功也絕不是憑空而來的。

拉斐爾虛心好學、領悟力強,從前輩大師的優點中汲取了許多養份。他綜合了達芬奇的明、暗用色,米開朗基羅的力量表現和古代藝術的高雅貴氣,加上自己特有的創造力和對美感的敏銳、對平衡的本能和敘事的才情,故而能承先啟後,在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高峰盛期為後世奠定了「古典主義」的基礎。

由於拉斐爾在羅馬期間工作量日益加重,他便組織一個工作團隊,由他負責整體規劃和創作構思,並尋求能夠忠於他理念和風格的助手完成。於是他教導並帶領許多年輕藝術家一起工作,許多作品都是在他的指導下由弟子和工作室成員共同完成的。

在羅馬的12年中,拉斐爾和他的工作室,完成了教宗委託的梵蒂岡的大量房間壁畫和裝飾,10幅西斯汀禮拜堂的裝飾掛毯設計圖稿, 15幅人物肖像和超過20幅的宗教繪畫。拉斐爾工作室中以兩位門生最為重要──潘尼(Gian Francesco Penni)和羅曼諾 (Giulio Romano),他們在拉斐爾死後繼承了老師的工作室,並為拉斐爾完成他未完成的最後遺作,如《基督變容》。

一.拉斐爾的藝術養成 ——從佩魯吉諾到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1483年出生於烏比諾,那裏也是意大利文化高度發展的地區之一。他早年習畫主要受佩魯吉諾的影響,1504年起決心前往當時的藝術之都佛倫羅斯,繼續他的藝術養成之路。他在佛羅倫斯學習的對象從已故的唐納泰羅,到當代的大師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有,當時這兩人正為維奇歐宮的議會大廳進行壁畫競賽。拉斐爾很快地掌握到他們的風格,並融入自己的作品。

拉斐爾早年在佛羅倫斯的創作,包括《聖喬治大戰惡龍》 、《聖米迦勒屠龍》,《花園中的聖母》(La Belle Jardiniere)等油畫作品。這些作品畫幅不大,卻顯示出拉斐爾在25歲前往羅馬之前已經展現的天賦和繪畫成熟度。和諧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完善的構圖與空間處理加上人物的神情、姿態都非常生動自然。只是偶而也因經驗不足而出現缺陷,如《花園中的聖母》(La belle Jardiniere)的腳出現透視不正確的問題,但總體仍瑕不掩瑜。聖母和兩個兒童形成的金字塔構圖顯然來自達芬奇《聖安娜》的影響,而風格上也不脫老師佩魯吉諾的甜美風格。

二.拉斐爾在羅馬 ──成熟期的祭壇畫

拉斐爾在羅馬受到儒略二世、里奧十世兩任教宗的器重,工作繁重。即使如此,拉斐爾還是繼續為私人創作奉獻畫(tableau de d憝otion)(註一)。他的作品常常被流傳到羅馬以外的地區,名聲也因此傳遍意大利,甚至歐洲其它國家。里奧十世甚至把他的4幅畫(包括《大天使聖米迦勒》在內)作為外交禮物送了給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

這類的主要作品有 《聖母子與大天使拉斐爾、托比亞斯、聖傑洛姆》(簡稱《有魚的聖母》) (註二)、《聖米迦勒屠龍》、《聖且契莉亞》(Santa Cecilia )、 《聖家族》、《背負十字架的耶穌》等5張大幅油畫,同時還展出這些作品的多張素描草圖。這些也是拉斐爾在羅馬成立工作室時接受委託製作的作品。

這些宗教作品當中,拉斐爾多採取傳統上「神聖對話」(註三)的構圖,但是在其中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和新意——比如人物的心理刻畫得更為深入,群像之間的互動關係更密切。在大幅畫《聖且契莉亞》裏面,拉斐爾甚至發展出一種生動的敘事性,這敘事性在《背負十字架的耶穌》(Lo Spasimo 或 Il Spasimo di Sicilia,又譯《耶穌在往骷髏地的路上跌倒》)中更顯出色。(待續)

《聖母子》(The small Cowper Madonna),1505年。(公有領域)
《聖母子》(The small Cowper Madonna),1505年。(公有領域)

註釋:

註一:奉獻畫(tableau de d憝otion)是一種屬於個人,或一個小範圍群體的聖像或宗教畫,用於個人或小團體於私人講堂的宗教活動之用。.

註二:因為畫中的托比亞斯手中提著魚而得名。其典故來自《舊約聖經》﹕托比亞斯被失明的父親差遣去收債。路上遇到大天使拉斐爾相伴。他們沿著底格里斯河紮營。一條魚從水中跳出,天使拉斐爾要他抓住魚,並教他如何提取魚膽、魚心和魚肝等內臟,可以治癒他父親的失明。

註三:「神聖對話」(意sacra conversazione ,法conversation sacr憿^是從祭壇畫演化而來、在文藝復興時代形成的一種宗教群像的表現法,通常以聖母子為中心,兩側伴隨著其他不同組合的聖徒,聖人間在神情或姿態上似乎在進行某種互動或交流。

──轉載自《藝談ARTIUM》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