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大陸房地產企業新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公司無力償付一筆2.5億美元規模的債務,預計會引發交叉違約。

新力控股在公告中表示,該公司目前預計沒有充足的財務資源償付2022年1月債券的本金及最後一期利息,「該等款項預計於到期日期將未能償付」。

公告同時稱,如果發生未能於到期日期償付款項及發生2022年6月債券交叉違約,「倘持有人選擇根據公募債券的條款及條件加速清償,則所有公募債券亦可能立即到期及應付。」

公告稱股份及本公司債務證券將繼續於香港聯交所暫停買賣,直至另行通知為止。

路透社12月23日的消息說,新力控股另有一隻票面利率為10.5%的美元債,規模約兩億美元,將於2022年6月18日到期。

在此之前,新力控股就已經發生了債務逾期。

9月30日,新力控股發布公告稱,由於集團近期面臨因宏觀經濟狀況而導致的不曾預期的流動資金問題,公司若干附屬公司未能於相關到期日或之前就兩項境內融資安排於2021年9月18日支付應付利息合共人民幣38,742,081.00元(「逾期付款」)。

9月20日,新力控股單邊暴跌,最低點達90%的跌幅,截止當天收盤,下跌超過87%。當日下午3時38分,新力控股集團發布公告,宣布暫時停牌。當天,公司市值蒸發了約120億港元。

9月15日,惠譽評級將新力控股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並確認評級為「B 」。9月21日,標普將新力控股控股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從「B」下調至「CCC+」,同時將該評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標準普爾10月2日將其評級由CCC+降至CC。

為了自救,新力控股開始降薪、裁員、出售資產。

據《21世紀經濟報道》9月份引用新力控股內部人員透露的消息說,新力控股長三角地區江蘇有項目在談出售,大陸其它地區已有項目成功出售,正在辦理交接手續。新力控股公司總部員工在9月15日已陸續收到降薪50%的口頭通知。

至於新力控股資金出現問題的原因,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消息的內部人士說:「金融監管收緊,疊加調控政策,導致回款乾涸,加上公司近期一些負面輿論導致融資快速收緊,現金流就難以支撐了。」

在中共當局去年8月份給房企劃出三道紅線限制房企融資後,大陸大部份房企資金鏈出現問題,資金斷裂問題今年開始陸續暴露出來,恒大、嘉年華、佳兆業等大型房企相繼違約,這些房企違約暴露了大陸房地產市場高槓桿、高負債、高周轉、高融資成本運作的高風險,引發國際金融市場關注。

野村證券預計大陸地產開發商及其建築合作商未來幾個月仍將面臨越發嚴重的財務挑戰。#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