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日(12日)發表網誌,指過去4年,資助安老宿位的需求增幅是供應增幅的13倍。他認為政府在增加安老宿位的同時,應增加家居照顧服務讓長者居家安老,以減少安老宿位的需求。另外,他透露政府正檢討《安老院條例》,有關草案將於下屆立法會提交。

羅致光表示,過去4個財政年度一共有8間資助安老院啟用,增加了584個資助宿位,但根據他在2014至2017年協助政府制定《安老服務規劃方案》時所作的推算,2017年至2021年間增加的資助宿位需求約為7,681個,是供應的13倍。他坦言,「若沒有其它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輪候時間便只會加速延長」。

羅致光坦言,上述的8間資助安老院並不是現屆政府努力的結果,其中最早的在1999年規劃,用了18年才完成,最遲的在2011年規劃,用了9年才完成。現屆政府啟動的興建安老院項目,最快都要到2023至24年度才會落成,當中用時最短的會是由舊校舍改建及私人賣地興建的安老院。

羅致光提到,現屆政府為增加社福設施,加入了三大舉措,包括在賣地條款中加入興建福利設施的要求,主要是安老院;以及運用200億元嘗試購買福利設施的處所;最後是在日後的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中,預留約5%總住用樓面面積的處所作福利用途。

羅致光認為,面對需求增幅又遠超供應增幅,政府要多管齊下,利用「紅蘿蔔與大棒」。紅蘿蔔即是政府透過買位計劃增加資助宿位,即由2019-20年度起,連續5年每增購1,000個甲一級宿位,以增加市場上的合符質素要求的私營安老院。大棒則是政府正在檢討《安老院條例》,提升院舍的法定要求,意味著若一些安老院不儘早作出改善,日後若修改了法例便不能再營運。政府計劃於新一屆立法會成立後,提交有關修訂條例草案。

羅致光表示,現屆政府開始時,助護理安老宿位的輪候時間為平均24個月,現時下降至平均19個月,不過,他坦言追落後還有一大段距離,上述5,000個買位計劃只進行了一半,「能否再縮減輪候時間,仍有待觀察」。羅致光最後指出,居家安老是絕大多數長者的選擇,解決安老問題的上策應是增加家居照顧服務,以減少安老宿位的需求。@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