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央行突然宣布降準後的第三天,中國房企恒大集團首次被正式確定債務違約。當局年末貨幣「放水」的最新努力,未能堵住恒大的三千億美元債務崩潰的第一個決口,似乎預示了明年中國經濟的危險徵兆。

恒大(Evergrande)已成中國房地產和債務危機的晴雨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年10月特意督促中共當局對恒大所帶來的金融危機採取「負責任的」行動。曾被喻為「大到不能倒」的恒大,總負債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美元債務逾百億美元。

在多隻美元債券瀕臨違約後,12月9日恒大被國際評級公司惠譽(Fitch)正式確認違約。同日,另外一家中國房企、中國第27大房地產公司佳兆業集團,亦被惠譽確認違約。

就在恒大資金鏈正式斷裂、國際市場憂心中國流動性危機的前夕,中共央行12月6日宣布,12月15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人民幣。

央行此舉並未出乎外界對中共欲緩解債務風險的預期,卻反轉了中共數周前的態度。10月15日,央行貨幣政策司長孫國峰曾暗示不會降準,沒必要投放流動性。

針對本次降準,中共央行繼續強調只是常規操作,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與7月降準時的表述一致。

不過市場普遍相信,年末降準的目的之一是應付海內外對中國地產業流動性危機的疑慮。

今年7月,央行曾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降準救不了恒大和經濟泡沫」

「中共降準救不了恒大,也阻止不了經濟泡沫的破裂。」中國問題專家、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說。

馮崇義表示,恒大危機就是房地產泡沫,以前中共支持地產業,銀行不斷貸款,哪怕是龐氏騙局,只要貸款還舊債,企業就繼續在市場上混;現在房地產不景氣,銀行也不給貸款了,股市上也籌不到錢,恒大就不可救藥了。

他認為,中共當局若有能力,還是願意救恒大,因為恒大一旦倒閉對社會衝擊太大,「但現在中共已經無能為力」。

「中共12月份突然降準,就是想減弱恒大等經濟泡沫破裂的衝擊。」他說,「目前中共只想減弱它對社會的震盪,讓恒大危機破壞性沒那麼大,時間拖長一點而已。」

馮崇義分析說,中共逃不過經濟泡沫的破裂,現在問題是先救誰。「它為維持國際貿易和投資,應該會先補這一塊,先還外債;然後是還銀行,以免引發金融系統震盪,最後那些買房的、買爛尾樓或者買樓花的,就會當成韭菜被收割。」

前中國交通銀行理財師施華偉也認為,央行降準是中共在「放水」,讓恒大等高負債的房企可以緩一緩。

他分析說,因為中國銀行業每年年底要結算,如果當局大放水,有流動性了,銀行不會急著追債,不要逼太緊,逼得房企馬上都爆煲。

不過,施華偉並不認為恒大等中企能躲過債務危機的最終爆發。

他分析說,中國的銀行業在央行降準的支持下,有可能給恒大這些高負債企業延期、緩一緩,但不太可能繼續貸款;「最後這些企業還是會爆煲,而且是越爆越大,越爆越多。」

施華偉表示,中共現在整治房地產、科技業、教培業等各個行業的民企,估計恒大違約會推到骨牌,陸續會有更多企業爆煲。

「然後中共就可以撿便宜,國資低價接手,收割大韭菜。至於說散戶投資者,買了企業債券的這些小韭菜,也是要收割,就是所謂自擔投資風險。」他分析說。

專家:降準表明中共對經濟前景看法悲觀

年關將近時,中共當局突然政策轉向,全面降準,不但有違先前的政策走向,也與各國央行逆向而行。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刺激性經濟政策、供應鏈危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全球出現通貨膨脹,且通脹上行風險加劇。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央行計劃或已開始收緊流動性,以抑制居高不下的物價。

12月9日,在恒大被正式確認爆煲的當天,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物價數據,顯示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2.3%,漲幅繼續擴大,並創下15個月最高水平。

在此環境下,中共降準釋放長期資金,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直接後果之一就是可能給仍在攀升的物價,火上澆油。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中共現在降準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流動性,應付迫在眉睫的危機。

「不僅僅是恒大,還有花樣年、佳兆業等等,債務違約暴露出中國房地產的巨大危機。」他分析說,「中共為了維護房地產和金融,不得不放水。實際上,中共是冒著通脹失控的風險,把債務風險轉嫁到全體中國人身上。」

他剖析了中共降準應對危機的套路。

「它一邊放水,緩解外界對中國流動性不足的擔憂;另一邊鼓勵銀行業繼續按揭,鼓勵民眾買房,繼續支撐房地產,讓企業回收資金。」謝田說,「中共真實目的是讓操控中國經濟的權貴們斂取財富,把債務轉嫁到老百姓身上。」

他表示,恒大在香港和海外高息舉債,應該是沒想過自己要還債;現在中國銀行業不借錢了,習近平迫使許家印個人吐出斂取的一點財富來還債,但那點錢於事無補。

「絕大多數財富都被許家印和背後的中共權貴勢力、白手套們捲走了,不可能吐出來。」他說,「中共體制是允許權貴通過恒大這些白手套轉移財富。而他們自己撈錢所增加的債務負擔,現在就轉嫁到中國老百姓頭上。」

謝田不相信降準可以緩解中共施政的不良後果。「它可能想減緩監管風暴造成的失業浪潮等,但是於事無補。現在大型科技公司都是10%、20%的裁員,真實的失業規模只會更大。降準可能只是讓恒大等企業不會馬上破產,但起不到實質作用。」

他認為,中共在年末突然降準,說明債務危機非常嚴重,失業問題非常嚴峻,「中共判斷經濟形勢應該是非常危險,從以前的『六穩』變成了現在的『六保』,說明經濟動盪加劇,已經成為中共最大的危機之一。」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也相信,中共降準是為了增加貨幣流動性,舒緩外界對短期流動性的擔憂。

「最近越來越多房地產企業出現問題,流動性危機現階段可能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麻煩。」他說,「中共不是為了救恒大。」

黃世聰認為,中共跟全球逆向而行,是在打預防針,刺激經濟,「中共應該是判斷未來的經濟形勢嚴峻,很不好」。

「中共六穩已經講了兩年多了,它穩不住。」馮崇義說,「等到海外資金流不進來,國內老百姓也被搾乾了,中共等來的就是雪崩。」

中共12月降準的部份背景

中共央行在12月6日宣布降準時表示,降準釋放的部份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央行數據顯示,12月15日有9,500億MLF到期。

MLF是中共央行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簡單說就是向商業銀行借錢。

如果12月15日央行不續MLF,意味著釋放出的長期資金僅為2,500億元人民幣(12,000億-9,500億)。若央行屆時續作MLF,商業銀行勿需歸還9,500億MLF,則意味著本次降準向市場投放了12,0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相當於所謂的「大水漫灌」。

在本次降準之前,中共央行多次表態,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然而,12月3日,中共總理李克強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時,提出「適時降準」。後者12月6日在中共舉辦的「1+6」圓桌對話上表示,「中國增長勢頭已明顯放緩。」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2021年10月數據,中國2021年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速度不僅低於預期,而且從一季度的18.3%連續下降,滑落至4.9%。

稍早前,李克強在11月1日、11月18日多次表示,當前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上億市場主體是中國經濟和就業基本盤。他強調說,要強化「六穩」「六保」,「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

中共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主體總量已突破1.5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數量突破1億戶;前者承載了7億多人就業的基本盤,而個體工商戶帶動了近3億人就業。

「六穩」是中共2018年7月提出的政策口號,指的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六保」是2020年4月提出,指的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強調「六穩」「六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